“以明治维新(1868年)为契机,日本国力超越了中国,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09年超越日本,跃居为世界第2。2014年中国的GDP扩大至日本的2倍以上。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再次出现了逆转……。”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平民教育水平的差异,人才就是国力的源泉。
: y+ d4 j0 S) O7 M# y7 v0 p) j/ u+ n& @8 t) y
* R% X) \/ j' k T$ y( t' U
7 e" s8 C- s/ h" E# Z# g 1820年日本GDP份额虽只有全球的3%,却高于美国的1.8%。当时中国的GDP份额达到32.9%,超过印度的16%,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但是从人均GDP来看,1700年中国为600美元,日本为570美元,1820年中国仍为600美元,日本却已达到669美元,超越了中国。5 h, c0 c# P+ h% e$ X& N
* K) f% A8 ~8 ?, f, I
" i( ?6 {) \! }; A. r$ h0 ?$ ~( j7 }% H! D( r
《日本经济新闻》11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和日本国力何时出现逆转 “以明治维新(1868年)为契机,日本国力超越了中国,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009年超越日本,跃居为世界第2。2014年中国的GDP扩大至日本的2倍以上。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再次出现了逆转……。”这些说法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笔者对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异议,不过对于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 迅速崛起的这种看法,觉得有点儿别扭。因为日本近代化的萌芽始于16世纪。, q1 k3 O6 i; [0 W
& n. b6 g2 t I( O- e9 _* p5 x% ~2 H2 o. F
16世纪的日本被称为“战国时代”。那时的日本中央政府(室町幕府)力量衰退,各地方有实力的武将不断发起战争。当时称霸世界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2个海洋强国。传教士和商人们为了传播基督教(天主教)和开展贸易来到东亚。1543年,一位葡萄牙人漂流到位于日本九州以南的种子岛并带来了火枪这种武器。终日作战的日本武将们意识到了这种火枪的威力,火枪生产技术随后便迅速普及日本各地。
; a# q; H8 P. R! s
& m+ k5 C8 j% J5 q
5 ]1 q, L/ t; d2 j 一位名为织田信长的武将创建火枪部队,立志统一天下。织田信长鼓励日本与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贸易,欧洲文明和科学技术也因此进入日本。不仅是火枪和大炮等武器,还包括眼镜、地球仪之类的工艺品、以及烟草、玉米、辣椒等农产品,种类繁多。日本人不但吸收了医学、天文学、地理、活字印刷和玻璃制造技术,而且还学会了西式料理和服饰。西式蛋糕、天妇罗、南蛮腌等都是受到两国影响诞生的食物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k+ c* H4 }, m. t# h
: L! k4 v3 [8 @$ ?" Z$ I1 M2 S0 ]* n2 o8 `
江户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老百姓教育水平的提高。众多老百姓都把子女送到被称为“寺子屋”的学校读书。没有义务教育制度,老百姓是自发地鼓励子女学习。 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识字率在大城市才有30%左右,而日本人的识字率却已达到70-80%。资料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 h0 T$ i( }" t0 O* Y4 P. C. |6 H* b. U9 S' D6 L
- \2 _4 Y, i2 [ w- C2 S
0 j8 @; l1 C- t$ N( {
在那之前,日本一直是从中国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而这个时代却吸收了截然不同的欧洲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当时的日本在火枪生产方面居世界第一。继承织田信长衣钵的丰臣秀吉用这种先进武器试图侵略中国的明朝。打到朝鲜半岛的日本武将军团当初能够多次击败明军和朝鲜军队,也是借助了火枪的巨大威力。 ]1 O" n0 `0 w! p' x+ ]( F) l
4 m% E5 q% }* `/ v% i) F, r4 e
8 T$ M( L7 j! }! B* Z' E3 O- J 之后,德川家康创建江户幕府,消灭丰臣一族。德川一族对葡萄牙和西班牙传播天主教抱有疑心,担心他们的目的是借传教之名将亚洲变为殖民地。为此幕府采取了原则上禁止与外国交流的闭关锁国政策。但荷兰是个例外。荷兰虽然想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掌握海洋霸权,却没有传教的想法,因此被认为对日本没有危害。当时只有荷兰、清朝和朝鲜这3个国家被允许进行有限制的贸易。
) I% y( i$ u0 Y4 N! e. n9 k3 k) [$ p3 {* ?3 S7 g
- J$ W0 r* Q) b3 C. [: I, Z& S 江户时代与外国的交流虽然被禁止,但日本人对欧洲的兴趣和憧憬并没有改变。用荷兰语对欧洲的学问进行研究被称为“兰学”,日本涌现了大量的优秀学者。兰学家们除了医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之外,还学习了测量方法、火炮技术和制铁等实用科学。此外,兰学家们对拿破仑崛起等欧洲的时事情况以及各国的地理、历史等也都了如指掌。
9 j! q) K! D7 m# G" y
& Q. o) S( R; L8 J5 N+ A2 [4 b1 l. m
江户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老百姓教育水平的提高。包括农民在内,众多老百姓都把子女送到被称为“寺子屋”的学校读书。没有义务教育制度,老百姓是自发地鼓励子女(包括女性)学习。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识字率在大城市才有30%左右,而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识字率却已达到70-80%。为此,江户时代的老百姓创造的大众文化开花结果,取代了之前的贵族文化。普通老百姓开始热衷于读小说,为版画而疯狂。与此同时,日本自身的数学和工业技术也大为发展。
4 F& O/ o4 C) y+ Z/ Z# N0 p1 [0 b/ k& I6 W' l
. ]* o) \4 P7 z: K" U- C* e: o! ~
与日本江户时代同一时期的中国也活跃着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据说17世纪的康熙皇帝亲自学习拉丁文和数学。中国第一幅实测图“皇舆全览图”就是由康熙命令传教士编绘的。在接受欧洲文化方面日中国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中国却没有出现明治维新。资料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 n5 G* |/ Z# t9 v4 T* {5 a3 h# J# P
\) |# o9 c% a# ]4 C( q
& I) r% W' D4 k4 N 经济水平也开始提高。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收集了世界经济学家对过去各国GDP的推算值。结果显示,1820年日本GDP份额虽只有全球的3%,却高于美国的1.8%。当时中国的GDP份额达到32.9%,超过印度的16%,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但是从人均GDP来看,1700年中国为600美元,日本为570美元,1820年中国仍为600美元,日本却已达到669美元,超越了中国。这一逆转或许就是得益于江户时代的经济增长。
b1 P! t, K9 k) _! i3 k1 Z9 p- e5 H7 k$ M
, c0 q- j0 g5 \* I/ P+ y& c- w 兰学、高识字率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引发了明治维新。富裕起来的农民、商人和手艺人接受教育,掌握和理解被兰学家翻译成日文的欧洲技术和新思想。推倒江户幕府的是长州藩,指挥长州藩军队的大村益次郎就是位兰学家。大村原本是一位医生,因会外语,负责起欧洲兵法书籍和讲义。他的才能得到赏识,最终成为长州藩事实上的军队最高司令官。众多平民百姓聚集到大村身边,学习使用欧洲的先进武器,最终推翻了幕府。% t+ Z" ?' n" F- w" s, g
9 Z6 d( c# G/ L4 T$ ~
: ?$ ]# g I& S S 与日本江户时代同一时期的中国也活跃着汤若望、南怀仁和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传教士。据说17世纪的康熙皇帝亲自学习拉丁文和数学。中国第一幅实测图“皇舆全览图”就是由康熙命令传教士编绘的。最初阶段,在接受欧洲文化方面日本与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中国却没有出现明治维新。" P: i4 d- h3 P3 Z* ?; b) Q& ^" F
( {* p7 f7 `* N' N/ \4 P' b/ i- ]# |' _: x* _9 w8 v, N
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平民教育水平的差异。日本方面,推动明治维新的是下层武士、商人和富裕起来的农民。可以说江户时代末期日本的教育水平非常高,连普通平民都能够理解外国的新技术和新思想。领导者不管怎样下达指令推进维新运动,如果底层的人不理解支持,新技术和新思想就无法推广。清朝末期中国也出现了几次维新运动,但仅限于宫廷内部,并未成为广泛的大众运动。在中国,通常只有地主阶级的儿子为了科举考试而上学,平民的孩子能够上学的少之又少。因此中国老百姓在20世纪之前对欧洲文化的理解一直推进缓慢。+ ~- l6 K% N1 c2 ~* h& Q: E6 n5 h
( `2 R k5 o. Y
. T( f6 C: r! p8 c9 G9 B 国力这个词具有国家主义属性,笔者并不喜欢,不过有时一定得说。就平民的教育水平这一观点来看,日本的国力超过中国是在18世纪的江户时代。人才就是国力的源泉
6 a! P. ?/ D" V6 K# n m
! l% G& j1 Q* h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