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
* D! }5 P$ M: o/ j; x. [( y) E( u+ V; ]
# R$ l5 Q7 w) j. C* Y 贺铿在这场于中国北京举行的论坛中直言地方债的信用太差,“地方政府就没有一个想还债的!”“政府信用是很差的,比企业可能更差!”并且提及“金融秩序很乱,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隐藏风险很大,还有资产泡沫,房地产问题…当今中国金融泡沫明显。”
7 v2 g5 `! X( W4 D$ [6 [! a+ Y( q' T) _
}. @7 g6 [; k5 S
中国地方债问题由来已久,基本可溯及十年前的世界金融海啸之前,1994年中共实施增值税埋下远因,后于2008年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导致世界金融海啸,中国地方债务迅速飙升。8 P0 _/ Z6 g* B$ p# {
( X3 p* ]# P2 a3 O
# f9 d- ?. z7 o* d, m
a7 w M3 L0 P 2008年11月起,中共实施扩张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后于2010年推动高达4兆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期以扩大内需维持8%经济成长率。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大量投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建设,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激增。( a$ t4 U4 q5 f! n! R
7 ]# {! @0 I. |! P7 E) X( h
但是规模高达4兆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中共中央只出大约三成资金,剩下七成由地方负责想办法找钱。: p3 d& W# {2 E
) O: l; ~" ~5 i! ?1 l
由于中央逐渐严管地方债务恶化,地方当局欠缺贷款管道,于是建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LGFV)发行地方债,以规避举债上限规定,而这些地方融资平台也从中国多元丛生的“影子银行”借钱。地方债问题逐渐盘根错节,牵涉巨额资金有如滚雪球。7 [: e: ?; Y& Y( G' X) c
! S d% e+ t7 x3 V) a7 M1 N! h
近年金融科技创新风行,甚至有些产官学研赶上时髦,夸称这种“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是“金融创新”——这是种让地方政府负债越滚越大的金融创新。
+ Q- B [2 w' Z/ D" V- ]) I/ [- C6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次警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实为中国地方政府规避举债上限以便长期向银行贷款之机构,将迅速导致地方政府过度发债,中国从2008年以来负债激增,已成为经济不定时炸弹。
. ~* R% G* U. [* t5 d9 C: D" n: I" M7 g9 y$ g! m
中国地方债危机也和中共长期偏差的行政考核有关。多年来中共干部政绩考核以定期当地生产总值GDP为准,地方高阶干部普遍为求绩效而高额举债,导致地方债激增。
4 J; f/ R9 z/ z/ J# F7 |. K) `% B0 k" n+ N Y$ x& p
去年中,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Fitch Group)警告中国出现地方债违约可能性升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准备下猛药,去年中谈到金融风险问题时首次提到“地方债终身责任制”,以免地方官员为政绩违规举债。大约同时,中共宣布中央不再担保地方债务。" x' p4 o. K1 \
7 O! W/ `" L& I5 y' u# H+ m& |6 P
《金融时报》曾经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去年底中国地方债务达到42兆人民币,相当于GDP的51%。《金融时报》中文网去年8月报导,2015年以来政府普遍不愿投资制造业,而以基础建设刺激经济,致力减少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这些措施同时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恶化。/ w" J( V7 G6 y6 w! Y3 l2 U
4 n, X% |9 T5 S' _( d3 | 中国恐成大熊市引爆点9 Y$ t, G& y, r: q9 ^1 p- V% V
0 L4 A/ c- Y0 L4 p
除了主要的地方债危机,中国多种金融危机潜伏,包括高额企业债务、发行高额海外债券等等。
0 x/ N/ g8 W T. w& y$ d
& y/ e0 ~+ L$ M4 \% }9 G. V 《路透社》去年分析2000多家中国企业发现,截至去年9月底企业债务总额同比增加23%,中国大量企业正以4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到处借钱救急,这种现象更彰显了中国债务隐忧。5 K1 J \9 s% d
( p7 ]7 p/ u/ M! w 此外,《日本经济新闻》曾于5月报导,中国企业大量发行海外债券扩大融资,今年1至4月就发行87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82倍,这些企业包括许多中国地方政府所属投资公司,这些企业信用风险向国际扩散之警讯特别值得注意。2 f: a5 v: m) \3 P3 K
8 G5 b# `% ~3 L: l5 i7 ~# |
从2017年中开始,中国企业此类举债额度已受到注意,且不免令人忆及大约20年前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务违约,导致许多外国银行损失惨重。如今大量中国企业在金融局势不明下又在海外高额举债,相当反常,国际主要银行担心中国融资平台信用风险扩大,恐将波及全球金融市场。5 g7 `" p' s! p2 P$ S ]
) j9 l' I. M7 ^7 | 此外,中国人口优势快速丧失。今年初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劳工成本已趋近美国,平均工资年涨幅全球最高,东南沿海区域平均工资远超过东南亚,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房价、物价上涨激增,中国平均企业土地成本甚至比美国昂贵。
! p" J9 C- D* R n8 ^5 E3 x( V9 P) l1 X: z4 F j. ?
综合上述现象,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去年底曾经报告中国已在金融危机爆发边缘——中国未来5年债务激增,2022年债务总量于GDP占比将高达327%,比2008年高出一倍,中国将名列全球负债最重国家。8 N6 ]. t. u% [
T! p- M- t4 \0 u T y 长期看好中国未来的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Jim Rogers)二月接受印度电视访问亦指出,2008年金融海啸后有中国的庞大储蓄量可以协助稳定全球经济,而今中国债台高筑,罗杰斯警告中国恐将是全球熊市恶化的引爆点。由于罗杰斯向来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中共当局极为亲善,此番谈话值得高度警惕。# y5 o6 S# R5 W9 m. h4 Z# [7 ]6 m
' n) x! h: H* M$ _- d# D! G
* f# l* C! L1 m+ q% }
2 Y, V9 x3 `, N/ \7 U3 R* ?: \ 然而,国际信评机构穆迪公司(Moody’s Corporation,Moody’s)近日发布《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展望报告》,对今年中国金融机构展望为“稳定”,原因是中国政府对金融监管趋严以及经济稳定增长。
$ `+ V( a; P2 W, Z/ U0 Q9 @3 o3 \0 ]: H" i: r: {# j
穆迪认为中国将持续加强遏制影子银行乱象,维持金融稳定。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朱民认为,由于中国高额储蓄,央行和财政也都有政策调整空间,中国金融风险的确偏高,但不会导致系统危机。9 W5 w4 j1 p4 C/ A7 B, H; E. D: K
: r) ^; ] [& W6 k% e# P/ N3 Q 中国倘若因为地方债等问题衍生金融风暴,势必影响台商与台湾金融机构投资,众多在中国生活往来的台湾人也将受到严重冲击,即使一海之隔的台湾亦难以避免冲击波。
1 u& f% a. ?; Q1 [" z" G
2 v. T. |$ v c) W S% g! U1 O 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2015年台湾在中国就业民众有42万人,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4月公布,经人口普查居住在中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台湾人约有17万人,符合标准为在中国居住三个月以上或能确定居住三个月以上者,不包括出差、旅游等短期停留。此数远非一般传闻之200万台湾人。
f5 J2 y6 x9 D' X$ x6 B' q
0 R2 `: t, A/ @2 e1 Z5 H6 t 中国贫富严重不均,发展形势险峻,刻正进行高速大规模产业转型过弯,台湾人赴中国市场竞合拼搏,面对相关利弊得失,宜具备高度危机意识,审慎掌握风险评估资讯,兼顾“根留台湾、投资台湾”,避免在中国转型过程被甩出正轨。台湾政府亦应着重长期规划,积极为各界台商以及未来世代创造投资条件,纵使困难重重,台湾有机会成为下一波金融海啸的避风港。
- Z: ]" a- h1 @& ?- l+ J
y& X& q$ U2 H* l) k* z/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