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军事] 歼15身价达4亿,光发动机就值6600万

[复制链接]
威富 发表于 2017-9-4 0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武器长时间以性价比高著称,但近日,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袁伟处置空中特情,挽救一架歼-15的新闻经过央视报道后引发强烈反响。在事件的后续的报道中,官方媒体首次披露了歼-15接近4亿的单价——这个数字立即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 `! o8 |- w# {. m" P8 w0 ?& r7 r9 L8 a7 C. q
  一架舰载机的造价高达4亿,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果进行横向比较,我国的歼-15仍属于“物美价廉”。不过,4亿的单价也足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路径正越来越接近一般规律:单价高企是当前世界主流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变得越来越难。因此,一国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要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更要符合国防预算的承受能力。
% B# |7 k7 r$ R8 @* Z1 C/ E* Z# D. c, q& _$ t1 u
  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推进,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也必须遵循可持续的商业原则:即企业能够盈利和生存。军队为了维持军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通过采购来鼓励企业,使企业获得相当比例的利润。另一方面,中国国防预算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补课”后,随着国家经济增速的调整,其高增速也难以长期维持。对于在各方面向现代化急速迈进的中国军队来说,钱怎么花很可能将成为令人难以取舍的抉择。
/ M" O% l8 V; t( [4 s
  s$ L+ C" C; e* a  就歼-15而言,其4亿的身价虽然也只是一个约数,但它毕竟给了我们一个能够参考的数量级。基于此,再结合国外公开的航母及舰载机的实际价格,使我们有机会对中国的航母战斗群的成本进行估算——这会有助于在思考未来我国军事装备发展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成为主要的约束因素。本文基于这一思路而成,权当抛砖引玉,供读者思考。
) C, D% i/ ^6 n3 J( ^
; r) V" \. c/ T+ r- Z  “3代+”战机的价格正在逼近四代机( G6 y/ H: J$ G; l
' h8 N  }8 j8 k. F4 Y
  美国F-16战机在国际市场上的二手机报价仅为1100万-1500万美元(与我国的枭龙新机价格相当),但F-16 Block60/62的单机价格就高达5500-6000万美元。F-16 Block60是在F-16C/D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改造型,包括换用更大推力的发动机,使得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提高了50%以上;安装AN/APG 80相控阵雷达;加装保型油箱,大幅度增加作战半径等。因此,价格也成倍的增长。" [0 \' C2 N& I/ C

7 ?* Y: e$ k% ?1 ?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作为我国空军主力之一的苏-27平台和F-16平台在设计之处均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设计冗余,所以在机体外观不发生巨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结构的加固、安装更为先进的主动电子装备,三代机的升级版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四代机的基本作战能力——这也是我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歼-10、歼-11均是如此。但作为其结果,改进型三代机的价格也会接近四代机。
5 x% M5 ]6 ~3 o- b
7 z' v8 R5 t9 r) T) N4 X( ?+ i  歼-15的原型是前苏联海军的苏-33。中国从乌克兰获得苏-33的原型机T-10K之后,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沈飞组装苏-27和深度改造苏-27系列的经济与技术积累为基础,研制出歼-15舰载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歼-15的成本会与苏-27系列类似。
1 x0 z* `1 R$ U( n' e6 ]* _; b2 N; J9 C
  2017年6月,美国海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证实,美海军计划在2018财年投资12.5亿美元采购14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折算成单架价格为9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对比F/A-18E/F的价格,4亿的歼-15在主流舰载机中仍算物美价廉。6 I9 y7 v3 p: y! ^1 U. A
6 `6 J) q, }" H1 i6 v" t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歼-15价格仍然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目前的歼-15属于滑跃起飞,而正在测试的弹射型歼-15也已经曝光。相比滑跃起飞型,弹射起飞型歼-15需要在结构上进行加强,这会增加额外的制造和测试成本。以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为例,空军的单座型型号为阵风C,海军的单座型为阵风M,前者的采购为6800万欧元,后者则高达7900万欧元,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为适应弹射和阻拦装置所进行的结构加强。1100万欧元折算成人民币接近8000万。可以想象,歼-15的弹射起飞型,采购价格按照保守估计也要增长10%,其价格可能会超过4.5亿乃至逼近5亿。; }2 Z& x* I5 U& P: p' K; B( t: G

) i! X/ w# f2 ^& [  歼-15的身价从哪来?2 @; R, B+ S; F
1 }0 i& ~  y4 w" |# N8 p9 J
  官媒此次提到的“4亿”应该是指海军从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采购歼-15的价格,该价格应包含了沈飞的研发成本摊销、制造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制造成本的概念容易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装备价格中“摊销的研发成本”的占比可能不低。
6 ^0 E) F: n; L6 _6 d. l, s/ T  v" w, a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1996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开始总装苏-27SK;21世纪初,我国从乌克兰获得了T-10K-3(苏-33的原型机)样机。这两个事件应该是我国舰载机选择歼-15的重要节点。歼-15项目立项于2001年左右,2009年首飞,期间经历接近10年。如果把歼-15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那么所有涉及这个项目的人员、设备、材料和测试产生的支出都应计入歼-15项目,形成成本。迄今为止,歼-15的研发成本仍是高度保密。但按照我国的一般规律,沈飞可能只承担一部分费用。再加上舰载机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歼-15目前有限的产量,其研发成本可能要比空军的歼-11系列高出50%以上。
1 M* }* T" t% S, W( A" Y; j5 J* C, t0 |" O" t
  这一数字的得出,是基于在我国自主研制四代机的过程中,顾诵芬院士的《顾诵芬文集》中具有很强参考意义的数字。顾老在文中披露了当时对四代机研制成本的估算,文中写道“我们参照国内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的研制费用及目前的单机价格,按2002年的币值,进行了匡算和分析,初步结果是总研制经费约需371亿元,包括制造试验试飞飞机8架及预生产型飞机6架。其中飞机机体研制费约200亿元,发动机研制费约60亿元,机载电子设备研制费约75亿元,机载武器研制费约36亿元。此费用与第三代战斗机歼-10和歼-11的发展和引进费用总和大致相当。单机价格4.5亿—5亿元,略高于引进苏-27的3500万美元。考虑第四代战斗机技术集成度的重大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费比明显好于第三代战斗机。”
& ?$ u6 W! p3 n! N" }: Y
+ g, M; ]- {$ b8 U7 B3 O4 L+ j  顾院士的这段描述针对的是四代机,而且顾院士的4.5亿-5亿元的设想与目前我国四代机歼-20的实际成本可能有较大出入,因为歼-15的价格显然已经达到这一水平,歼-20只会更高。但反向思考,既然顾院士估算的单机成本与歼-15基本类似,那么我们从价格反推,可知歼-15的研发成本也很可能在350亿-400亿元左右。  E' n; _5 V" W/ p

$ \( j4 f4 o3 M; Y% A7 O  不过,研发成本的摊销是按照预期产量来进行的。假设歼-15的研发成本为400亿人民币,预期产量为200架,那么每架歼-15的摊销费用就是2亿人民币,如果预期产量是300架,那么摊销金额就会降低至为1.3亿元/架。因此,如果歼-15的生产线能够持续下去,海军持续采购,未来歼-15的价格还会有下调的空间。6 N" W! S5 Q! ^9 \
+ W5 B5 q, o, E5 B) x0 Z
  那么,除了研发成本摊销,歼-15单价的大头还有哪些呢?, W* A1 K0 K# f3 a0 l( Q
! m6 d  X0 M. m3 O' B
  * 发动机0 e/ `0 P  Q+ J! r6 A3 _+ S
4 A2 I) ?; b7 M8 Z% z& e
  去年珠海航展期间,曾有报道称中国再次向俄罗斯订购100台AL-31发动机。据俄罗斯专家当时的估算,单台AL-31的价格为3300万人民币左右,由于每架歼-15需要2台AL-31,因此歼-15的成本中,发动机至少要占据6600万元人民币。
+ o$ k  _. c  d: b& h; ?9 B2 ?+ C
  * 材料以及人工成本
1 K, z) V! C% B" U5 p) r& @& s, v6 f
: x& ^' C$ ?0 E  与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商不同,中国与俄罗斯的飞机制造材料以及人工成本是相对低廉的。而且随着产量的提高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单架战斗机的人工成本会逐步降低。
+ I7 ~2 y  T# Q. ]2 j; ^" _, z, f0 ?; h* k( c
  * 利润0 H: g' J0 Y0 R- x3 F1 b9 d! ?4 w
# d! C, q9 E7 u% Y( x
  军品销售的毛利率非常高。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查阅我国一家以军方为主要销售对象的上市公司,天和防务的财务报表。据统计,该公司的毛利率曾一度高达96%,最低也在50%以上。沈飞的毛利率自然不能与天和防务相比,但军工产品的高毛利率是一个客观事实。笔者前文提到,因为军事工业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军方在采购产品时会给予制造商一个较高的毛利率以保障企业持续的研发能力。如果我们假设沈飞的平均毛利率为30%,那么每架歼-15的毛利就将达到1.2亿元。6 s( s/ k2 C4 q, l

6 T6 o5 c  ]& p
, r4 `1 y- q' n( ?2 @; K9 _$ E: ~* s9 Q  }* `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威富 发表于 2017-9-4 0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与战斗力同步增长
' y/ w+ ?- v2 b( p- C! G6 I# L' q2 E- t  g9 `& c- E% n5 B5 V7 c
  歼-15的价格印证了一项曾被或多或少忽略的事实,即曾经以廉价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武器装备,在我国的军工行业水平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过程中,其生产成本也正在迅速追赶世界一流。% z, g1 x0 ~% O% I& X
- |5 I+ T$ Q  l2 O9 ^! _5 o
  那么,这里就要引入一个重要问题:单价4亿的舰载机到底贵不贵?如果纵向比较,在我国武器装备体系中,这个价格无疑是昂贵的;但如果拿美国和法国的主流舰载机与之相比,这个价格又相对低廉的。
, E3 S  q- H& r+ b. B* \' t* K9 Z( t) j7 G+ y0 h  i' w: F: }
  至于歼-15是否划算,则完全是另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中国最新引进的苏-35为例,根据网络公开的数字结合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苏-35价格在7000-9000万美元之间(依据配置不同),歼-15的价格已经逼近了苏-35,但两者的作战能力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而以昂贵著称的F-35C,其最新批次(第9批次)的平均售价为1.322亿美元(不含发动机),可知一架F-35C大致相当于两架歼-15。但从作战效能上看,F-35C的综合能力又要领先歼-15一代。
9 ]  P  N& G  a0 d6 z$ N, F- P0 B7 c8 z' z
  但是,不管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歼-15作为我国首款舰载机,国家既已投入了巨额研发费用,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便不会被轻易地抛弃。笔者认为,歼-15的命运恐怕不会像有些媒体或者专家所言,会轻易被更先进的隐身舰载机所替代,而是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我国舰载机的绝对主力。4 g+ ^7 ], s  H& h" z( b2 u
2 L' r% h: \8 E* `/ N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力挺歼-15的原因有二:5 x* N% s) Z% d
, g5 Z+ B0 y1 x. v- ^& q! I, C, u
  首先,歼-15研发已经投入了大量经费。舰载机的立项和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策需要审慎,但认定了方向就要坚定走下去,不轻易放弃。歼-15的能力如何是一个可供开放讨论的问题,但仅从经费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应该坚持继续生产歼-15。因为歼-15的订单量越大,前期的投入就越值。
+ ~$ Y$ x4 m9 |4 `
% C9 {9 Q. o2 W' v3 H  去年曾有报道称我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100台AL-31的发动机。考虑到舰载机对引擎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笔者倾向于认为相当数量的AL-31将主要用于歼-15。毕竟,歼-15的产量要满足我国已经下水和正在建造的航母的需要(国内曾有报道称目前歼-15生产线已经停产,但停产可能是为了生产歼-16,同时配合第二艘航母服役的节奏,并不一定意味着不再生产)。“辽宁舰“能够搭载最多20架歼-15,后续001A的载机数量应该在24架左右。未来国产航母如果使用弹射技术,能够搭载的歼-15将增至40-50架。如果按照未来十年内我国服役和下水四艘航母的节奏判断,海军航空兵大概需要200架左右的歼-15(首批歼-15会在未来10年内被陆续替换),其中还会包括单价更高的弹射型歼-15。单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歼-15平台不应被轻易取代或放弃。
" M% G* A: u/ v( k0 i# V# h6 `- i# e' Z4 M
  第二,下一代舰载机的研制耗费更为巨大,而我国的国防预算能否支撑需要权衡。歼-15只是我国现代军事装备高成本的冰山一角。歼-15已经达到了每架4亿人民币,那么歼-20呢?由于使用了全新的研发思路(歼-15的研制是依托苏-33的样机进行的,而且沈飞组装苏-27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隐身设计,歼-20的售价可能会接近国际市场上同类战斗机的价格,即达到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未来我国再研制一款隐身舰载机,其研发成本也会相当高昂。目前,我国仍处在军事装备的“补课期”,有大量的新项目需要攻克,像战略核潜艇、大型航母、战略核武器,以及高性能的战略轰炸机等都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与这些项目相比,新型舰载机的需求是否足够紧迫?就经费分配而言,我国的科研预算是否能够同时承担这么多的重大项目?笔者认为,即便要研制一款新型的舰载隐身战斗机,立项可能也要等到几年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aojinguan 发表于 2017-10-31 14: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4-11-30 07:48 , Processed in 0.0241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