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 美国人体验中国高铁引发疯狂吐槽

[复制链接]
早知 发表于 2015-7-5 05: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位美国人拍下了他搭乘中国的京沪高铁时的经历,并详细展现了高铁车厢内的构造。而当这段视频被发布到网上后,很快引起了外国人的震惊...
* \5 l- D4 B* n% ^3 y
! N! w6 @% J: M* F  William T
6 C9 B* h, M0 T. _
& s+ \! a, |6 S' X  c  虽然中国距离世界上顶尖的发达国家还很远,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却是亘古未有的。而虽然一个国家的精神意识和文明程度不可能昼夜之间发生质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盯着中国负面的内容。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进步,进而帮助中国取得更多的成功。
  f! Y4 S% a* R% f$ d7 L% x- [1 n& @9 e0 Z" d& N
  Regina Johnson
  _* J8 V7 X# {4 O! I9 ]: O4 l* p$ @: O- w0 m! n
  为毛美国就没人想修建高铁呢?想想看吧,从纽约到洛杉矶只需要2-3个小时!: T$ @2 _7 P& U+ d1 w

- Q4 h* |( @9 |  London Crusader( ~- c1 {3 I$ Y1 N1 g; X: j

3 s. `5 Q- [4 n" A' e) m6 p$ b; K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活力的国家。那里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真令人惊叹!; X  E% e  \0 ^2 q8 v- q" f9 B  i/ G

/ A. u9 c* x3 Z6 o# Q  ——Lukebccb: 那是因为中国正在高速的发展中,所以中国的一切看起来都很新潮。其实,在1920-1930年时,当时处在发展高潮期的美国,同样也给人这种日新月异的感觉。可如今,美国已经沦为了一个又肥又懒的蠢货,于是美国的一切也都变成了垃圾…  y" o7 }8 Q" {7 f- A) U* `
  b* M9 U! m1 W+ }& s
  ——Joe mariconadas: 楼上的你说得太对了!我还以为我是唯一一个长了脑子的美国人…/ M) N9 A3 a& _; d6 \7 G( V) x& C& L
1 [6 F  i9 @- ]. ?4 {& K) V/ Y
  ——Sdushdiu: 我生活在中国,而且非常喜欢这个国家。但我必须指出,楼上这几位对于中国的认识有些过于夸大了。虽然中国的大城市确实拥有一些很发达的技术,但这并不代表整个中国都是这个样子。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大城市外,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仍然比较贫困。你不能用深圳、上海和北京去定义整个中国。不过,中国能在短时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令人佩服的,而且他们的文化也很吸引人,只是被限制的互联网和雾霾确实很令人郁闷。
! j8 t2 d$ ]$ x5 O0 V% T, A4 F$ H3 \0 J: Q2 j% b2 \' w3 j$ V- e
  Kenttheclark
+ y% G; K# O3 s0 p. A$ s0 J" o2 \8 T8 s3 N; X
  中国确实不像日本那样,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中国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发展的速度!: s$ [: v' A+ V1 u" [9 }4 \, J
5 c& Z# D% N$ u8 B; Y
  Kimaryo Foundation& m/ T  z# J$ d7 O4 P8 l; Z% K" v

9 z0 Y% {- G4 O, J& l+ m* ~; `7 D' }  京沪高铁给全世界的跨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灵感!) T% u8 b! u/ q
% w4 |' N" o6 G1 ~" U* \' |
  reza jomhori
) f/ n( B, t. M$ n0 g5 `; }8 G9 Z7 Z5 I( L. F: u! \9 C* v
  我来自伊朗,3年前曾经去过中国,并有幸搭乘了京沪高铁。那真是一段美妙的经历!世界确实很大,可能拥有中国这种技术的国家,恐怕屈指可数。这里的高铁每小时可达到300公里的时速,却一点也不抖。有些人可能觉得飞机更方便,但对我来说,乘坐高铁最好的一个优势是你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一点飞机可比不了!
/ g# T  N8 g( n; y  O4 t: U1 ^; c1 k) N5 k2 v+ |5 g: c1 w( W; i
  Thomas Pickering7 o* j" H$ R% ~0 o

4 o+ h1 n' r0 m% `2 }3 W  A7 c  谢谢楼主分享这段视频。我侄子在北京生活时曾经多次搭乘京沪高铁,但他从来没有拍下这段经历。从视频看来,中国的高铁确实很令人佩服,也令美国的铁路系统显得过时和破旧。Ha Barry谢谢分享视频!我很敬佩这些中国人。他们做事很有效率!7 \1 s4 b; X5 v, n$ \
; b( \, ]' X5 n: j& n) W2 x- f+ I
  Sam Jennings
' I" N! M% F4 ~9 }. t" t7 O$ z4 x& r$ S8 i! r1 K% v+ v# g" ?
  他们的火车站台真是太干净了,看着真清爽!sc5252在日本,从东京到福冈,1069公里要5小时,票价是中国的三倍多。
; Y* b3 Y1 @* E6 q5 e3 D, b1 Q
7 |. @2 Z( u" A/ i& r  l* F+ |+ v  randomrazr! E6 K0 P: x: ~. f- h
2 ~2 e. [( r# r) C( v+ G; [; O) ^
  谁能告诉我为啥美国和加拿大就不行?% d9 j5 D6 c: {) U# a

' y0 }2 }$ |  f3 P( X  —— Nia T: 因为太贵,哈哈!
' f0 V+ y$ G0 Q3 C4 p# T0 c9 c+ o
  —— Joe mariconadas:美国和加拿大都在忙着从老百姓身上抽税,却根本不知道该拿钱去干什么。在多伦多,政客们既然为了修建一个5英里长的地下隧道争吵了10多年!可当我们这些西方人在喋喋不休的争吵和互相指责对方时,中国却在实干!还有,在美国和加拿大,我们把钱都扔给了那些毫无用处的官僚机构,让他们制定出愚蠢和反人类的规章制度,去限制商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能够领先止步不前的西方的原因!
+ `# x# ~4 Q7 `* D6 X; X" {$ t7 [" j
  —— dzonikg28:我不了解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但由于我来自一个前共产主义国家,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国家过去和现在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区别。比如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共产主义时期修建的。那时人们说要修建什么,就会立刻动工,直到工程结束。而今天在“民主”的体制下,人们只是不停地探讨探讨再探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X5 b. C, y4 S/ M) A$ c( L
8 p& C/ s. n5 V  z+ x7 f
  —— Otac Макари?е: 西方已经是过去了,中国才是未来
6 W+ W* k7 K9 I5 z. j7 y. z+ e6 ]5 T5 L
  Camille Saint-Saëns
7 `1 `$ e& C' D6 x5 G, T+ w9 O: U; u( ^* z2 g$ l) \
  谢谢楼主告诉我们中国正在以怎样的速度赶超我们…* v: {) M6 {: }5 W( h$ ?) ]
3 u$ O) T) ]) R+ m8 T4 I! s
  Granskare
, V5 l: d; M4 ~1 M1 d+ M- p
/ D  O$ S7 T8 s- |  干脆让中国人帮美国人修高铁吧,因为中国人似乎更清楚该干什么…5 f( J; e3 ]' B8 L/ f* a* K
+ a( q* t1 x( {% T% Z
  —— Boo Hoo:1 a/ F4 f7 ?! \; b% Q! k3 d$ h: c
- z3 t7 C3 ~* V; e; l; r1 N/ @
  貌似150年前就是中国工人给美国修的铁路…5 s7 g5 x% x- C* E2 @3 F! c4 `. T$ u
9 d/ r6 b7 K; w) |7 m
  graham answerth
* _" r5 v( ~" d/ _! l- b3 t
! _/ o$ d) X& w4 C* {0 k( b" W+ C  在澳洲,我们的火车是德国西门子的技术,可因为我们的基础实施都是19世纪的,所以列车速度只能被限制在60公里每小时。澳洲是个非常幸运国家,所有的一切都非常好,但唯独缺少有进步思想的人
+ g3 B; B# v$ t
4 Y9 |+ c6 T: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淡 发表于 2015-8-25 1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2-24 04:56 , Processed in 0.0257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