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0月15日发表题为《美国陆军对在亚洲建立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之盾的答案》的文章,作者为斯蒂文·斯塔什威克,编译如下:( D6 {8 r+ Q7 S5 Y, l
" _+ [+ J8 \( [美国人在讨论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以下简称A2/AD)时,通常赋予其进攻性。从概念上讲,A2/AD的目标是部署一系列系统,例如远程传感器、巡航导弹甚至常规战区弹道导弹,以防止敌方使用某一区域或领域,并剥夺其行动自由。
( I# ]4 X; A5 _ e& C$ C. f1 J) L/ {" o8 @7 n5 T
至于假想中在亚太地区发生的冲突,通常设想的情景是,积极主动的前沿部署美军受困于旨在不让美军舰船和飞机使用第一岛链(从日本向南至菲律宾、从海上包围中国的一连串岛屿)内水域和空域,甚至威胁远在第二岛链的美军(例如关岛的美军基地)的中国A2/AD系统。很少有人考虑美国建立A2/AD保护伞这种想法,但美国陆军正致力于培育一种未来能力,通过其“多域作战”理念实现这一目标。
2 F4 f1 R% W5 D, `9 T; L
- r2 o1 U- G9 b9 b- X$ `8 x在最近举行的美国陆军协会会议上,一个专家小组称,多域作战的陆军是一支“超联合”陆军,与其他军种协同作战,既能在其他所有领域内开展行动,又能影响其他所有领域。换言之,既能使用陆地机动(即地面部队)来利用空中、海上、网络、太空和电磁等各领域内的行动,又能为这些领域内的行动助力。陆军不使用A2/AD这种(如今已不受欢迎的)表述来描述多域作战这一理念,也不将其视为一种镜像型A2/AD保护伞。相反,陆军赋予这一理念以进攻性,视之为对付敌方A2/AD保护伞的一种手段:在多域作战众多公开宣布的目标中,其一是“战胜敌方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 x1 `2 j. p) V5 x4 x/ I
1 ~& W( u; P+ R) N1 c能够打败A2/AD的多域作战能力的众多例子可能包括:以干扰敌方防空连为目标的网络侵入行动、从而让己方空军能在当地为地面部队行动提供空中掩护;为空军和海军助力、使敌方防空或陆基反舰连丧失战斗力的地面部队;或者能够防御中国的东风-26导弹等反介入武器的防空和导弹防御连。H·R·麦克马斯特中将认为,陆军在对付A2/AD挑战时扮演的角色是,一支前沿部署的远征部队,让敌方防御系统露出空中和海上力量能够利用的破绽。他说:“如果你已经到了那儿,那就不是遭拒止的区域,从一开始就在争夺。”; T) |7 S9 K* a/ n& e2 N
. O9 o6 H1 f0 j, g: q& k/ G尽管多域作战被描述为一种进攻性理念,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该理念设想的很多能力将帮助美国撑起一把事实上的A2/AD保护伞,而不是助力打败敌人的A2/AD保护伞。麦克马斯特中将希望看到陆军“从陆地向外投送军力”。
8 d; H/ b! o Z$ U, J7 R* \0 g, I# V) r: U- ]
这种投送至海域和空域的陆地力量的作用是,为美国提供一把能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进行投送的可靠A2/AD保护伞。这一理念类似于战略和预算分析中心前主任安德鲁·克雷皮内维奇提出的由第一岛链上的陆基能力构成的“群岛防御”。3 r$ a+ P& I# I6 r6 d
& q9 N j' [7 m; W1 D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专家建议,回归“海军堡垒”这一理念,即与中国相邻的那些面积较小的岛国利用导弹和空中力量来对冲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减弱这一可能性
" G7 T! G6 y6 u( Y) b
. U% d/ Q/ y/ a2 X2 R5 E; g;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