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月8日刊登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和国际商业学院助理教授罗伯特·法利的文章《美中知识产权纠纷的战略后果》,副标题为《中国完善其知识产权制度真的会有用吗?》。文章称,尽管所谓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美国加紧贸易战提供了素材,但它们很可能不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关切。事实是,一个霸主建立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变革,它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不可能容忍另一个霸主的出现。
2 B$ m. E( X7 [1 W! p' I" K0 z1 y0 ~. B5 f+ J
文章称,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美国和中国持不同看法。中国认为,在建立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的监管制度方面,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监管制度已经支撑起了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国内经济。现在,中国国内经济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居于世界首位。
3 i' V- Y, u) [; ^ k! J- P0 D4 C) t0 z
但问题似乎已经有所转变,它不再是中国到底有没有“偷窃”技术的问题,而更多关涉到“允许中国获得全球经济中最具创新性技术的战略后果是什么”。然而,这一问题并不是中国更新和完善其知识产权制度就能解决的。
" r, r* w& z7 I: [3 ?- J1 }- l- ^# s o3 [. }9 @
文章称,对中国最严重的抱怨之一涉及北京投资美国科技初创企业的战略,这一战略既确保了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同时又能阻止美国(由于美国国防部的合同规定)获得知识产权。但由此也能看出,问题不是出在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严上,而是由美国国防部的合同规定所造成的。( L W, }" C) W7 Z8 l
: B/ K2 l+ e% L8 n/ r
对这一情况投入关注可能要比纠缠知识产权问题简单得多。事实是,一个霸主建立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变革,它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不可能容忍竞争者的出现。20世纪初帮助美国崛起直至世纪中叶确立美国霸权的全球经济体系,其整个转型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席卷欧亚的灾难性战争所掩盖了。
9 y, U4 h' N" U8 s$ e' s# X/ v9 _5 A1 Z
对比美国对苏联发展的反应也有助于观察当下事态。美国为对付苏联而建立的出口管制体系,主要不是出于担忧知识产权被侵占。苏联的知识产权制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更加复杂和主流,美国也并没有对苏联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出过多抱怨,这既是因为苏联没有参与全球经济,也是因为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本就无关紧要。因为即使苏联完全遵守美国的知识产权法,出于国家安全原因,美国也会把苏联排除在先进技术之外。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容忍苏联对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进行投资,也没有在其大学系统内接纳大量苏联工程专业学生。% k1 h# w/ p* i* V# t( E3 ^6 m
* z5 V8 _4 }' A6 p# M 文章认为,今天的情况在一些重要方面已经有所不同,特别是美国消费者从对华贸易中获得了巨大好处,美国科学界也从中国学生身上得了好处等等。不过,尽管所谓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美国加紧贸易战提供了素材,但它们很可能不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关切。这就意味着,中国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改善其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记录来解决问题。: ^& Q$ S4 q, q4 K
# l2 Q' y$ @% y( ^"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