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不敢与中国结盟?伴随有关讨论的再度兴起,长久以来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迷思也再度浮现。俄罗斯国力日渐衰弱?中俄结盟中有人口因素障碍?俄罗斯对中国过度依赖?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不够相互信任?% y5 M- ~% H I
; n8 E( C4 N4 ?9 h 日前,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克洛廖夫在《中俄战略联盟:迷思与现实》一文中,对这些迷思加以逐一剖析,观察者网转载全文如下:
3 @2 Y) T g' ?
]" |8 V! V7 B. b7 n: m 关于中俄建立战略联盟的种种猜测并不新鲜,1990年代初以来即时有所闻。然而,近来一系列的变化——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重新宣示自信、俄罗斯高调地“转向东方”,以及乌克兰危机后俄美关系恶化,更笼统地讲,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再次点燃了政策圈与学术界有关中俄战略联盟前景的讨论。
% E( `1 `5 q" P2 R6 r: L0 n1 w) q, n$ T' f' {! m$ D
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交事务委员会主任阿列克谢•普什科夫(Alexei Pushkov)认为:“美国同时与两个世界大国对抗,这无异于在重大外交决策上甘冒犯大错的风险……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是敌人,而中国是潜在的敌人。但是同时将这两个大国推到对立面上则是战略错误。” 在中国方面,迄今为止,官方原则仍然是“不结盟”,但一些学者,如清华大学的阎学通,已开始明确主张中国与俄罗斯结成全面战略联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最为重要的”,“除非与俄罗斯建立正式联盟,中国无力推动单极世界变成双极格局。”
5 K+ {2 G* k+ v4 L0 j) M8 [! f9 T) d5 L( M+ c6 \( J
伴随有关讨论的再度兴起,长久以来有关中俄关系的一些迷思也再度浮现,成为评估两国联盟可能性的想当然的修辞背景。其中一些是建立在对地理、经济、社会和包括中俄共同边界在内相关地区的人口环境分析基础上的,看起来令人信服。然而,只要进一步加以检视,就会发现它们都缺乏坚实的事实基础。
! N8 W; D" e- q( b* n
6 S r4 j5 I. @* k7 Y$ p 迷思之一:俄罗斯国力日渐衰弱,不与中国结盟
, Q3 n7 M# Q6 q
! w+ b9 }" ^+ {- {6 I 俄罗斯一直被描绘为一个弱国,或一个日渐衰弱的国家。例如约瑟夫•奈在对中俄联盟可能性的评论中写道,俄罗斯不可能真正与中国结成联盟,其中一个理由是, “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日渐衰落,而中国正在急速壮大”,而中俄之间的实力不平衡也意味着俄罗斯会拒绝与中国结成紧密的军事联盟。, }2 f6 u$ e; l1 ?- W& a
3 u3 V; F, c" Q& n2 v 上述理由可以直接被否定,因为相对的强弱并非联盟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以其成员的相对实力对比而言,大多数军事联盟都是不对称的。所有美国盟国的实力都比美国弱很多,然而却对其全球霸权极有助益;并且,这些盟国都不想从联盟中退出。7 S n7 q7 c! K' m1 p
! p9 E6 p* K; N/ K, o; i) }6 ~; Y- g$ N 然而,俄罗斯与中国的实力对比在过去十多年到底有何变化?俄罗斯真的处于无望的衰落中吗?& ]3 l) H% [6 f6 s$ M; H( O' b
0 P' _7 ~+ o3 x+ K T 我们不妨看看数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很多人并不将其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除了最初8年的衰退之外,俄罗斯在过去14年中一直保持着显著的持续的增长。1999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区区1960亿美元,这个数字到了2013年达到2.1万亿美元,增长11倍。2013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是880亿美元,是1999年64.7亿美元的14倍。( E& b3 c0 y; W/ F
$ N: g$ G w& e: l$ m+ H
比较而言,俄罗斯也并非正在衰弱的大国。从军费开支看,1990年代末期,俄罗斯落在印度与巴西后面,然而在本世纪初即反超领先。根据SIPRI报告,2014年其军费预算约为2.5万亿卢布,排在美国与中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
8 ?4 U3 C) R, c/ [6 V3 u* }+ z
因此,无论是从绝对意义上还是相对意义上看,都不能断言俄罗斯的实力业已衰弱。如果相对实力是决定能否建立联盟的重要因素,那么中俄联盟现在要比10-15年前更为合适,因为俄罗斯现在正在快速地积聚实力。' V) @( D5 c2 }0 R/ \" X7 T9 S
' Q# Q3 V/ q" M# O6 ^
中俄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俄罗斯是主要的高科技武器出口国。这一点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缺乏先进军事技术是中国获得超级大国地位的致命弱点。尽管中国的武器出口也在增加,但仍然缺乏顶尖水准的军事技术,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武器仍是中国的“圣杯”。俄罗斯相对于中国在军事科技质量上的比较优势提升了俄罗斯在双边关系中的地位,也降低了中国在数量方面的优势,何况数量并不能直接转换成大国实力。
5 h8 [' D# z' S9 C$ J! y4 q, K. Q
应牢记的最后一点是,俄罗斯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于、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越了美国。论及全球范围内核武实力,仍旧是俄美两家的竞争。此外,俄罗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确保对美国实行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观察者网注:中国也有有限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认为美国在冷战后已强大到不存在威胁的地步,是错误的。冷战期间,苏联的核力量有效地遏制了美国。俄罗斯可观的现代化核武器仍将继续遏制美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武库保证了在直接军事冲突中美国士兵从不向俄罗斯士兵开枪,反之亦然。坐拥足以遏制美国的核力量,俄罗斯并不会对中国人的武器感到不安,因为中国的核力量远远落后于美俄两国。" C8 I7 s$ D( p6 G* b
; v5 A: t1 T2 L 迷思之二:中俄结盟中的人口因素障碍: M5 V' k: c3 F0 Z, ?
+ E9 Q: n. f- \/ k D" f9 X# c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担忧源于人口状况。中国人口过多而俄罗斯(尤其是在远东地区)人烟稀薄——这样的对比也常见诸于报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可能会出现来自中国的“大量的潜在移民”;另一些人则更耸人听闻,认为这将导致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消失,威胁到俄罗斯的领土完整,甚至说因为在中俄边界发生 “缓慢的中国化”。
; S$ G: Z6 n7 o4 Z1 |4 M F! h$ f* W# |$ R/ q9 F
然而进一步检视会发现,这一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俄罗斯的人口已不再减少,人口逆增长趋势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已出现反转。2009年,俄罗斯出现了人口增长,增加了2.33万人。2012年,其人口增加了29.24万人。2013年,俄罗斯的总和生育率达到每名女性平均生育1.707个孩子,在东欧、南欧、中欧地区是第一。人口逆增长趋势业已反转,自然的人口增长趋势开始出现。
8 _$ n' }1 b4 n9 J. E9 K5 L
' p' l1 m- |# Q) S
) Q! ]' M& T+ O; F ^" ^0 A5 K( E 至于中俄边界地区的人口差距,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悬殊,更没有理由担心会有大量中国人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表1比较了中国边境省份(第一列)的人口密度与其接壤的俄罗斯和蒙古边境省份/地区的人口密度(第二列)。第三列是俄罗斯及蒙古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与相应的中国边境省份的人口密度之商。俄罗斯的边疆区与州在中国边界处的平均密度比中国之于俄罗斯的边境省份低了17.83倍。而对于同样跟中国有着漫长边界的蒙古国来说,这一数字是32.9,其人口鸿沟远远大于俄罗斯与中国的人口鸿沟。中国目前根本没有展示出一丁点想要占据蒙古国相应省份的欲望(蒙古几乎无力自卫),何况蒙古国的人口要远远少于俄罗斯。如果中国并不想去占领蒙古国边境地区的话,那么它为何要去占领一个超级核大国的领土呢?此外,正如表1所示,中国有着自己的“西伯利亚”——西藏与青海——其人口密度分别比中俄边界处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低了60倍和20倍。自然的人口不均衡既不是导致移民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8 w5 H3 u9 F+ V- L' \4 v' ] j: s) Z% W' g. z% q
& }1 Z9 L1 O& {: D1 a 与中国将要进行人口扩张这一假定正相反,中国的人口趋势已进入了极端低出生率的阶段。1990年代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越过了2.14这一自然换代率的标志。到1990年代末,总和生育率降至1.8,2011年总和生育率为1.5,远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大城市,总和生育率已降至0.88,堪比世界上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在整个总和生育率变动历史上,最低记录是0.14,2000年出现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城区,正处于中俄边境地区。上述人口动力导致了中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将需要将其适龄劳动人口留在国内。
8 F. ?- R- L; Y+ B, }3 q; b8 ? ~5 n+ z; q
中国移民并不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状况造成巨大影响。近期关于移民模式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并未大规模向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移民。大多数入境人员在其签证或工作许可到期后返回了中国。1 d2 S# K) s' A2 {& [0 p
3 O- O9 v" [# i$ R! i3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