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拥有超过13000个岛屿,人口的分布却极度不均。上世纪初,狭小的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以全国6.89%的土地面积容纳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但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伊里安四个大岛人口才占全国的近30%。. C9 q( U' s& Q$ y4 W% e
4 N" O& {* j" n* O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伊里安
, k1 i) _, V( y
4 o! v4 q0 I% l* |5 h5 x. e加起来人口也没有爪哇多! N. I: M" u* L, `$ V
: c3 H7 A& e, T" J7 _显然,这种人口不均不利于印尼各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为了让人口密度分布更均匀、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印尼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都在实行所谓的“国内移民计划”,直到2015年才正式终止。
) b8 W* m' H& u/ F1 H6 ^
% `. ^; m8 T- e4 ~; R' u6 c# f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x. z/ w ?+ H+ c% b
" a( @/ _. c, D7 ^$ H国内移民政策7 {, g: e; b$ m* T, m; \+ a
& R8 H7 o5 g+ P f“国内移民计划”在荷兰殖民殖民时期已经有了前身,即殖民政府实行的“伦理政策”。+ Y7 H- h) h4 p) C' J9 y
! u. W2 H+ ]& Y; k. f8 x+ l- b
19世纪后半叶,爪哇岛人口迅速增长,荷兰殖民者担心会影响“人民福利分配”,于20世纪初实行了“伦理政策”,其中就包括从爪哇岛往其他岛屿进行规模化移民。4 p1 ]* v/ I, l0 [+ }1 f# V0 M6 S
" I8 r4 H! Z. ^/ N! }/ M0 c: [0 z0 \3 i5 r5 N" S3 z! y G* v! F& \9 [
6 j. |* P$ j. k u5 o荷兰殖民时期的爪哇茶园
& a7 C% r1 a* Y- |# k
; N/ K. j1 k; @- r: t5 ^0 k: E1905年,殖民政府开始了第一次移民尝试,在苏门答腊楠榜建立了名为“Gedong Tataan”的移民点,还建立了一家银行来资助移民计划。到了1930年代初,这些移民点总人口约为36万人,约有30多万爪哇居民在苏门答腊岛等主要移民目的地的种植园里工作。* e, ?7 w+ S7 s+ g
0 s2 k8 [2 }6 j _. G$ f, k5 |
) B, g+ s: S& E4 k& G5 ^
爪哇岛上的土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3 c+ u8 L/ T# T, h* Y- x+ y
- A7 o. c. C5 |! n4 \* @7 S, Y
但是苏门答腊还很空旷,还能建很多很多种植园
' @7 n6 q. Q9 e. T4 c) Y
% |: {, v% {7 Y4 }$ J9 p虽然这一般也是白人和富人的资产..
L7 C, ]7 [* ? h
. a9 w' H& |7 L* M7 v! x: ?+ |7 F5 c6 n# \
到二战爆发时,政府已经在苏门答腊楠榜设立了三个大移民点,但移民计划最终因战争被迫中止。
+ Q f, f# {; N' r
- z# J4 A8 d, ^4 f/ @: _8 r/ u7 \+ _( y) P1 z/ X- G3 P1 h% t
由于荷属东印度的人口主要都在爪哇
+ s' g& B! x5 G+ ?2 P+ \
# x' F% V1 H2 _) f0 F所以日本的侵略主要也是针对爪哇
; F4 b7 o* @+ ^, ~7 d: l, t4 b( h; ]2 {$ I0 [: W
o* v# [8 l+ c4 E! R拿下爪哇,周边岛屿大都望风而降
& \8 C* M3 r7 N% ]
5 p9 X* a1 \; J1 \2 m/ o4 q
1 t+ c+ ?! g% T# \, x2 S* O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国内移民计划成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但由于战后恢复事项繁琐,移民事务相继由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内务部、合作社部负责。多头管理导致独立后的15年内,印尼移民程序进展还是相当缓慢。直到国父苏加诺于1965年确定了每年迁移150万人(相当于爪哇当时每年增加的人口)的“小目标”。
. y' Q0 F* x5 _/ q& s, _+ T- w
: S$ C: p$ |& n7 I
3 D1 x9 [8 n) }. O, G" l& i刚刚步入工业化的国家往往人口增长很快0 w5 a T0 O6 H
5 z8 m8 M/ _9 }4 _* e# |一方面生育意愿很强,一方面技术大幅降低死亡率% L7 e$ p1 `9 ^4 b
+ B6 x/ M- W: ]# g }( i( r/ L
而即使到了苏加诺被军事强人苏哈托推翻,这个从殖民时代继承过来的政策也还在继续执行。1969年,苏哈托将内部移民计划纳入“五年计划”中,完备了移民计划的相关规定
! z8 K8 Q" {: ` x
+ m6 \' X% Y; k% g
8 G7 [$ v, o4 `
5 f/ I! T! W$ \4 a/ u% T比如在确定移民时,政府会做出详细规划,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迁入地的选择,需要与市场连接密切且容易迁入;二是对安置点进行详细研究,以制定发展措施;三是充实并完善移民计划、确定实行此次移民的最大目标,形成完备且可持续的移民方案。! O* l; s7 J# I
4 q2 Z6 k/ p3 A2 K4 U# h' b3 i: V4 r" L, O# l
爪哇移民肯定也只想去有发展前景的沿海城市
9 \: m0 g& x- ~3 ?5 ?; k3 B; q( S' L3 I+ ]" S% R* L u7 V& Z
如果送到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内陆搞开发; T7 @: |1 f* E+ f9 j
5 {9 k9 {7 E2 { p7 j基本就和流放差不多了( N2 Q, r' f) _; b% L0 Z
+ l3 E9 `& I+ W! |, L, P/ Y
3 w7 ^8 Q) H0 J f# q) Z8 `在移民对象的选择上,印尼政府也制定了标准:
3 d3 g; u- g$ o8 @7 M( {0 F' A5 J1 `7 r W, W; u+ ]
移民者需为印尼籍的职业农民;需强壮、健康;户主年龄必须在20至40岁,家庭成员年龄不得低于6个月,不得超过60岁;未婚男子不可移民;孕妇不可移民;户主必须已婚,但不可以是为了符合移民条件而结的婚;以家庭形式移民优先;移民家庭最好不要有过多的幼童,以避免移民后负担过于沉重;不能是种植园工人;鼓励某乡村整体迁移,这时前几条都可忽略。* J# K4 U* Z: z1 h! J
8 \) v5 E0 k7 N- ^. r& u
i/ c# w! W S. }9 a+ k# |3 p. a
不同类型的移民也享有不同的待遇,其中官方移民(受政府鼓励、赞助的移民)数量最多,待遇也最好。政府出资把它们运送到安置点,提供生活必须品,还会出资援助他们建设简单的公路、学校、康复中心等基础设施。" L6 E: \( |6 e5 E
/ X! c$ M7 W; x' _2 v
% L" C! I9 l. Q T相比之下,其他移民境况略差:自主参与移民计划的家庭需要自费多数项目,政府虽然提供一定补贴,但只是以信贷的方式来实现;还有一种移民是居住在移民地附近的移民,他们的住所所在地可能会被政府征用,因可能面临流离失所而参与到移民大军中。这些人获得的待遇和前者一样。+ ^+ O, e: u* x5 a( D$ k {
' H$ t0 I. O2 C$ S' S本着这些规定和措施,印尼政府进行了6次风格各异的“国内移民”五年计划。
2 l+ m6 h# G' ?, f5 {9 Y
( V4 Q9 o+ t+ `
6 T* g/ g3 a" ]/ \* p- S; e, t/ ]6 {7 ?6 Y
六个五年计划
! `# ]0 t5 {! @6 h1 R* H5 W9 C1 B( C; l5 Z, o( v" q5 l' ]
1969年,第一个内移民五年计划开始了。在这段时间内,实施国内移民的目的在于分散人口、发展除爪哇岛以外地区的农业,各省也针对性地出台了措施。5 o* X X7 \, l
) C6 x# z) P# R/ ?, V! }5 H( o
! S N u2 Z' l& O6 M% Q1 ]4 v9 p# k9 c
1 {& h0 }0 p% V7 I: `8 f
有的地狭人稠,有的地广人稀
, @- T/ T) U; w; o4 m$ r
, d) w. ?# v9 r7 `1 Z8 Y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 G+ u, `5 E3 L5 y$ V+ N
. q5 y) g; K4 o" W, e
7 v% g' l: Y( y; W8 J7 u同时,政府政策充分强调有关移民个人及其家庭福利的实现,在头两年还提出了重新安置老移民的方针,包括提供食物乃至住所,这大大平复了移民者的心情,促进了移民工作的进行。+ E- a9 N _: F
5 q, w$ m9 Y5 t! J
本阶段末期,印尼又扩大移民地区发展机构,设立了中央、省、县三级,每一级别都有各部门的代表,处理移民教育、医疗、储蓄等问题更为方便。# E" r, h% ~' a1 h7 M" e
9 ~% J) S( ~8 O) j, @; q
- F( {* r5 F. M' b0 x a
X- m) R6 ]) B5 n$ _
6 k& G8 m) A) K6 m: C' m# V印尼岛屿众多,但是主体民族基本集中在爪哇岛
8 Z4 [: ?8 O- Y# ]8 n+ S# `% }
$ J- z6 U5 N, l3 f+ K- p, b5 L其他岛屿为各种不同民族的居所# h* X+ ?4 K$ }9 W$ L# b
& F- L- P- }2 `9 z
这样的规模化移民一方面可以巩固爪哇的力量
\) F3 n+ _: B+ p m: f2 M7 ~0 k3 K( \0 w' z; ~# _1 J& L O
一方面也锻炼了国家机器,实现了对基层的动员0 Y9 S* ^0 \0 i+ L9 A5 B3 s3 C' }
4 X ]% W, M- n3 u1 n V) z
在1969-197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近20万人被安置在移民点。# B4 N, E. u3 U4 [! e, b) W
, W8 S: A0 ]* E6 H" e" T1 a M* S紧接着,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1974至1979)就开始了。由于已经有了专业移民经验,印尼政府对移民成效信心满满。- c& u$ g: X7 s- C1 u1 V; w) K
F) D; A/ b5 g3 C
在把南苏门答腊、西加里曼丹以及南苏拉威西三个经济优先发展地区设为重点迁入区的同时,印尼政府要求移民区平均收入要比在原来地区高,还做出了5年内资助迁移25万户家庭、动员20万家庭的目标自发迁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目标都没有实现。
W9 H. b" H, _. s j) Z) s
) Z4 }# O$ e0 x
5 Y1 f) L& H( _( G4 j: a6 m& V+ e印尼政府没有气馁,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1979至1984)迅速跟上。这一时期印尼政府,计划从爪哇岛迁出50万户居民分散到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15个省的250个移民安置点,第一年移民50000户,以后每年递增 25000户。移民达到目的地后,每户分土地两公顷,并在移居后第一年为其提供生活必需品。1 b' }- J( f! \, u( e' |! L7 G' p
1 q6 [; E' j8 A, }" p" t/ v6 c5 g) n在政府的雄心下,这一时期达到移民高峰:53.5万户家庭(近250万人)成功搬迁,其中约36.6万户是官方移民。这么多移民显然会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1981年苏门答腊南部楠榜省的300万人口中,就有60%是爪哇移民。其实这正符合雅加达方面的目的。
) v C/ T: r' M- c, N% ?3 x5 Z0 a
8 Q/ f" t% i6 B& G1 O7 H
3 ^# p$ k1 u# Z4 |) ^: b$ k( d
所以楠榜省成为了爪哇人移民的一个重要例子6 m" m' h$ U( c: {# {/ ?
+ r/ |4 Z7 e+ x9 {1 s
) c f* S2 F5 J/ B4 z然而问题也开始暴露了。尽管移民计划得到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众多西方政府资助,在1979年的能源危机影响下,运输成本增加,所以移民预算大量削减。但五年计划继续进行。
" N+ l0 S2 e4 B) N2 M" M0 w' v& U4 q! {- D
到1989 年,累计共约100万户家庭(约500 万人)作为官方移民被迁移到外岛,约250万户其他类型移民实现迁移。但是此后第五个、第六个五年计划(1989至1999)时期移民已经开始减少,第六次计划中,政府确立的目标是搬迁 60万户家庭,最终只完成了该数字的一半。
) \/ m" D( j5 b) x( R( D9 q2 A- b5 p) G$ `5 Z W
! C+ u, B5 t% x& E6 D; E# v1 J
* @% ~, e2 L& J" s4 i; L) j4 D0 p整个国家的状况都不太好
0 {1 u: C( ^" W& _+ i6 y8 m0 S& [7 M+ s$ G2 R
东南亚金融危机令东南亚多国一夜回到解放前
8 Z+ D$ y3 A1 S% W0 w& L# K4 H. F1 I3 S0 j& j* u4 q" w, M
货币严重贬值,街头四处抗议5 f) d* j' Q* q U l
% S* ?2 ]. D: v! j; R8 u
2000年8月,亚种金融危机余殃仍在,苏哈托政权垮台。由于缺乏资金,印尼政府再次大幅缩减了移民计划的预算,移民人数也大幅减少:比如2006年,印尼的计划是重新安置大约20000多户家庭,比高峰时期少了4倍多。0 n ?& Q1 y8 D1 P7 |3 r; G9 N
8 l1 ~: g; B3 g8 d+ X6 D ]1 Z6 j! S6 i; }1 {! j
而苏哈托在1998年辞职,仿佛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5 _( X5 H7 y9 e! i; ] P. n2 _
+ W% c0 _8 x$ ` |移民越移越少,预算越来越小。终于,维多多上台后不久,印尼于2015年正式取消了国内移民计划,绵延了110年的大戏正式剧终了。
7 [3 \ c% H6 v/ r7 ?
0 n, L. v2 K; _. n# r: }
, Z8 c& D! Y3 E; F0 n4 M# k8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