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防卫装备厅在其官方频道发布了一则宣传片,片中介绍了日本最新研制的XF9-1型航空发动机验证机,它将被用在日本下一代战斗机上。2018年7月,该验证机在IHI瑞穗工厂进行最大推力测试,测试结果为不启用加$ {$ p, C- M z/ M7 W
力燃烧室时,最大推力为11吨,启用后最大推力为15吨。' x' a' D3 z5 f9 K) w) k0 w- M( T
7 M- k; @4 q; ?* S6 [$ X6 F
防卫省声称,XF9-1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美国F119-PW-100发动机,并计划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新发动机的各项测试与数据分析。后者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代表世界航空发动机的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日本航空发动机技术取得重要进步,已经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有能力为新一代战斗机,独立研制新型高推重比发动机。! G" ^5 C; }: L3 W/ W5 p3 W# Z: `
% `+ F# O- k0 ]. A e( n9 b! {2 c研制计划
2 v% L7 }. z8 S& G' M% D( d& C) p8 N* V( y+ e& k$ I. P! v0 U7 t
XF9型发动机预研制项目,是日本国产五代机“F-3”计划的重要一环。根据防卫省2016年公布的26DMU方案,“F-3”为重型空优战机,配备两台新型高推重比涡扇发动机,飞行最大速度达到2马赫,具备优异的机动性能,将与美制F-35战机形成高低搭配。4 d- U z* {5 C/ V E
" c0 U4 N4 e# V3 g! v
日本“F-3”计划技术验证机之一的X-2“心神”,于2016年4月首飞,当时安装的是XF-5引擎。该机仅做验证,没有量产,“F-3”战机将以它为基础继续研制。9 H) K, n r2 Q# L
& R' |* c" W+ c
因此,“F-3”的发动机从一开始就全面对标美国F119型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缩小发动机横截面积、增强单位推力、提高推重比和供电功率,以及矢量喷嘴等技术难点。根据战斗机项目进展,研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B4 [* \# [) G8 x9 r1 C
9 i, U ^" H( j2 E* U
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5年间完成“下一代引擎主要部件”的研究,IHI先后完成压缩机、燃烧器和高压涡轮的研制工作。
( q- y' R& P: G) y' M. X# }4 Z, a7 `
第二阶段,2013年至2017年间完成“战斗机引擎核心部件”的研究。2017年7月,发动机最重要的部分:核心机研制成功。
: i. L6 `8 q4 i5 `3 ~& U3 Z+ ?* _* E" \2 |
第三阶段,2015年至2019年间完成风扇、加力燃烧室等部分的研制,并组装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
, W* [: A$ n( K* C! Q5 h" u+ c. ~4 `( o+ Y" l$ e
该项目现已进入第三阶段的最后测试期。不难看出,日本以自身掌握的零部件制造技术为基础,进而研制出核心机,然后再组装验证机测试,稳步地推进发动机研制工作。1 C! D/ e7 o6 m+ B6 g
' z/ u! N0 A7 c# t“既要大推力也要小口径”
* A$ s: j) u2 Y) M6 M8 p
8 T5 S9 p* h7 ], O4 N$ c2 PXF9-1验证机是一种双轴涡扇发动机,设计上参考了美国F119发动机,两者结构类似但前者尺寸稍小。它具备3级风扇、1级高压涡轮、1级低压涡轮和6级高压压气机,进气口直径约1米,最宽处直径约1.09米,总长度4.8米。而F119发动机最宽处为1.20米,总长5.16米。# ]$ c0 Z: i4 j2 o
* x' Q! X7 x7 Y! p' f1 y" f
5 f- e( k. ]6 C% |1 m
发动机结构示意图。防卫省对该机的总体技术描述为:“既要大推力,也要小口径。”7 |: z9 x. A7 o* J/ j
& ~' p& u9 @1 U, ]' G' r6 E" B整体上看,XF9-1在提升发动机性能上,最突出的技术点是让涡轮前温度达到1800摄氏度。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单位推力大小,是高性能发动机的重要标志。为此,IHI应用了最新的冷却、耐高温材料技术以及新生产工艺。) ~ P' e" s, H) k% m6 A% }; E! S ^
7 X% o. M% Z# O' n
在该机的风扇和压气机部分,采用了镍基耐高温单晶叶盘。一次切削成型,并添加了稀有金属“铼”。铼的熔点达3186摄氏度,是熔点第三高的元素,添加在发动机零件中可以大大增强耐热性。在美国F-15、F-16、F-22和F-35的发动机上均有应用。- i+ Q% L& D' T" c8 Y* M. b
" I; G F; d E" v3 C& c
XF9-1的三级风扇。单晶叶盘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而且合格率低,但可以耐受传统铸造叶片不能承受的高温,是研制推重比10这一级军用航空发动机不可或缺的重要零部件,在国际上也被航空大国所垄断。6 N* `9 [/ V1 c# A% U
7 V3 U$ K% A4 O* k
此外,相对于传统的榫头结构,单晶叶盘的气流效率高、维护性更好、耐热性能明显提升。还可以降低叶盘直径,缩小整体尺寸。以此来缩小发动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提升隐身性能。并减少机舱内的体积占用,安装更多其它设备。$ E& A* i( ~1 t& U7 n& T
* G8 ~" T# O- C2 [" x8 D7 R& `) W/ e$ V' H8 ^2 R
日本在XF9-1验证机上第一次采用“浮壁式”火焰筒设计。优点是可以增强燃烧室内空气对流,大大提升冷却效率,延长火焰筒使用寿命。但是这种设计将原来的双层结构改为单层薄壁,结构更加复杂,加工过程中更易变形,制造难度上升了一个数量级不止。" O; k4 w8 J$ K2 q9 M$ ~
8 _6 ?3 [8 i. [) q
6 M" F" M* Z: w1 M
该机的浮壁式火焰筒。薄壁上的冲击孔和对流孔的位置稍有偏差,都会让散热效果大打折扣。 ]( p4 o* v" x# a) u l/ s
: r, v |2 q$ ^6 U+ v# y
众所周知,日本在材料领域技术实力十分雄厚。尤其在军用高温合金、碳纤维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领域世界领先。此次,XF9-1的火焰筒上就采用了SiC/SiC陶瓷复合基材料(CMC)。
! P7 Y1 }( @7 Z4 v* p' L3 K
: I1 f# Y+ q$ [% |' j" o1 b5 ?: r2 [( U) G- U3 s5 V0 o( A3 w7 S
这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航空发动机新材料。例如,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强度是传统合金钢的?1.5至2.5倍,密度也小于合金钢,可以降低发动机重量。陶瓷复合基材料中最先进的碳化硅纤维,在当下全世界只有日本和美国可以产出,而可以批量生产的只有日本碳素公司和日本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就连美国的“ADVENT”新发动机计划中,需要的碳化硅也由日本企业垄断。
! E; b M4 e3 p( j& e: p8 W: Y" L5 l7 w/ ~# v: G# e
) K7 f' _1 T, r* [# v$ D碳化硅纤维。在航发上应用这一材料,耐热性可增强20%,重量反而减轻1/3,但生产困难和高昂的价格阻碍了它的大规模应用。) v6 C! F' N) y' I
" d. p, _2 ?. t4 e7 o
除此之外,涡轮盘采用了自行独立研制的TMW-24镍钴高温合金溶制锻造。摩擦焊接、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也被运用在生产中。
) F* T% H, e: C t9 ]" z
& {6 i2 r; d; X% k5 H这些新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的应用,使得XF9-1的核心机可以在涡轮前温度1800摄氏度下稳定工作。甚至超过了F119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1690摄氏度),已达到现代大型涡扇发动机性能的先进水平。
" E* s) J+ U8 i4 [# w
0 V8 C. [. y9 M9 _& [3 ~. A7 [4 u3 F8 @一体化动力设计- b3 O# A1 |- ]
- p% p( x9 c" q3 `& M% I除了发动机本身,还配套研制了边界层隔道进气道、中央动力控制系统、180KW大功率启动器等与机体整合为一。意图组成一个具有较强隐身性能、耗油量低航程远、推力强劲、工作稳定的推进系统。, e* E# {( ^+ O. e
( G* }, Z4 ?6 ^( x8 a+ Y3 w
& k% q- {. O9 H& ?
: u; j9 Y7 w8 x8 m4 U T1 K/ g6 Y位于发动机下方的小型启动器(红圈处),为机载设备提供充足的电能。
" \& j2 O+ Q! s% v
4 T2 j N1 S# ]3 O; j, J, ~# R2 U. \8 t0 ^! o( j
有资料显示,XF9-1将会安装轴向矢量喷口,扩展部分可以自由偏转20度。矢量喷口技术的应用可以缩小机翼控制面的大小,既可以降低被探测面积,也可以明显提高机动性能。并且有利于降低飞行阻力,更容易实现超音速巡航。" I! H# n0 K! n& h! C: R% p C; A
1 z$ `1 y& v' b3 p* X" ^. t
日本航研实力不可小觑
! p7 l4 w# K( A" c2 N+ Q$ n! N
6 v/ s* t0 q; j8 w+ C# k/ \日本的航空工业在“二战”后被拆分,但随着其“亚洲桥头堡”地位的凸显,美国开始扶植日本航空企业。日本政府也大力支持航空企业成长,从1952年颁布《航空工业企业法》以来,制订了一系列航空工业发展法案。并持续向企业提供占开发经费总额55%的政府补贴,其余45%的部分,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而且政府还会再补贴一部分利息。总体扶持力度不小。+ Y' H" j2 Q' d2 ~2 U- T
) U3 y2 y0 q2 `$ y2 Q而在企业方面,因为有“和平宪法”制约,日本军用航空只能潜身于民用航空之中,“寓军于民”,军民间可以快速转换。民用产品和军用产品往往在同一个企业,甚至同一个厂房内生产。有如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IHI)等实力强劲的航发生产企业。它们不光谋求国内订单,还积极参与国际项目。1981年三家公司联合成立了日本航空发动机协会,集中全日本最强的航发研制实力走向国际市场。从承担非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成为全球核心零件的重要提供商之一,日本航发技术实力悄然增长。
' g- h" y; L8 b: J% a7 C
1 A, [2 A0 J& _9 M/ o; k8 @! v- f7 H: m Q& b
+ h: O4 \5 a% V$ S. J! k* Y2 e日本研制的多种航空发动机。! q8 n1 |% Z' t' m5 k
; H! j0 |/ f9 p* o5 m
- ^# m S( z* q, @0 r2 p
XF9-1的性能细节还未公布。但它的前一代发动机XF5-1不开加力时推重比为7.8,而美国F119发动机则为7.2,最大的战斗机发动机,用于F-35的美国F135发动机则为7.6。当然,这一数据并不能反映发动机的全部性能。但从这一指标来看日本航发技术实力的确不容小视
7 }0 W5 M7 }/ `! d3 M/ V3 h/ Y/ r
5 k: A2 g! ]5 ?: l- R3 @4 g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