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要向储民们提供存款保险了,央行的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稿已于本月发布。这将意味着央行将放弃对利率仅存的几种控制手段,也标志着中国向建设更具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并允许信贷机构破产倒闭迈进了一步。
# W: q U+ T- [5 ]7 @6 z: F" X- @8 C/ f
& R$ k: ?* E9 n5 _4 w" F+ ?2 O 中国是亚洲唯一一个缺乏储户保障机制的主要经济体。令人惊讶的是,这项计划自1993年以来就一直在酝酿之中,但直到最近召开全国人大会议之后才加快推进步伐。这套机制将如何运行,能否真正解决中国银行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这还存在很大争议。鉴于所有迹象表明,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增速还会进一步放缓,这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的适当改革吗?还是为时已晚而且不够彻底呢?
: v- X; J4 |4 S+ W( ]/ \
- m7 J9 I4 c; G, o 存款保险机制将如何运行?
& U5 b" V3 W9 B* w0 i8 m
' u& P/ {+ `% p, {9 Q& @: J& ? 中国政府的这套计划,将为所有得到纳入保险的银行储户提供50万元(约合81,300美元)的最高赔付限额。这远低于美国的250,000美元最高偿付限额,但高于香港的65,000美元和新加坡的40,000美元。尽管如此,该计划预计将足以为99.6%的中国储户提供全额保险,这对于消费者而言确实是件很好的事情。但令人关注的是,即使这个高覆盖率也只是相当于将不到一半的存款总额纳入保险。因为大部分银行存款实际上属于中国国有企业及关联实体。
" v: A3 L1 w$ w2 F8 p; c8 v
9 b' H, N( e K) E" A# N 从本质上讲,存款保险制度本质上来说就是将储户与银行从事的任何冒险行为隔离开来。如果一家银行发放了一系列不良贷款,无法收回贷款,那么在其负债(存款)超过一定水平的资产(贷款)之后,该银行就会破产倒闭。一家没有储户保险的银行破产所造成的结果如同噩梦;想象消费者成群结队地去银行提取现金,引发一种迅速蔓延的恐慌感。* w, p! d) h5 A0 o* B8 p: Q0 ]
0 u' G- ] x- h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就曾经引发了这种真实的结果,那时美国经历了大规模银行挤兑。当时许多倒闭的银行其实都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但大多数储户害怕失去自己全部积蓄的情绪过于强烈,于是他们在银行耗尽现金之前迅速取走了他们可以取走的现金。因此,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让绝大多数储户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的那点血汗钱是安全的。
% a( R6 a! z1 v0 x# Z- g W/ [% v# ]. p
在距离眼下更近的2008年底,总部位于香港的东亚银行也曾经历过一次银行挤兑,这就证明恐慌不安的情绪不只是过去的事情。当时所有人,包括家庭主妇、厨师和公司高管在内,排起了长队,失去了耐心,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取走现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运送现金的卡车一到,现金就很快被储户取走。这场挤兑风波只是起源于一个恶意的谣言,而且随着谣言传开,任何事实依据都变得越来越苍白无力。其他人可能很快会拿走他们的现金,这个预期成为下一位储民排队提现的充足理由。
8 \9 \: [9 S! G/ s7 j3 R& H. i# s' q9 t& e: t5 A
储户保险制度早就应该在中国推行了,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虽然信息的传播受到政府严格控制,但偶尔仍会有谣言“长出翅膀”。考虑到中国经济——尤其是银行系统——面临一系列非常现实的挑战,现在推出储户保障制度可能有助于解决困扰中国各大银行的一系列问题。7 ]8 \- N3 U1 [/ U
* I! B) W& M- H; G( n 储蓄保险制度会有助于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吗?
" h2 F6 a; M3 B G7 K9 M* q/ q* C; }. u* ]$ l0 t5 R( e8 D, m2 Q$ {/ F
坦率而言,给银行存款提供保险会让银行倒闭变得比以前更加可能。因为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都是国有银行,中国的许多储户已经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不管怎样,哪怕发生金融危机,他们也会得到解救,但是这种假设从未得到真正的检验。" F: s7 j0 \: R! s) W$ W1 y- j1 W
" k6 b. t L. s, z ]+ l 通过实施储户保障措施,经营不善的银行(发放风险过高的贷款,压制消费者等)将会以一种非常类似于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且,这套制度保证也有望促使银行经理更加负责地处理贷款,通过提供更好的利率以及更佳的服务来争取客户。# R9 G0 z- D* O
3 B) T2 ]2 k) i( n. @8 Z
一个额外的好处可能是以“自然选择”的方式让客户远离负责向影子银行系统提供资金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而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请注意,因为理财产品并不是银行存款,所以不会纳入存款保险范围 (这很可能会迫使储户放弃这些工具)。9 A v# M$ q) i
3 m3 }7 c- Z2 C r& Q
中国央行在执行方面面临的挑战,是在建立一套允许银行破产的机制而同时防止消费者提出“为什么现在推行这个计划”这个问题之间拿捏得当。
4 F: O- z! ^: O" U3 U! F5 Q1 {9 x) i- J; h2 H2 E6 x
此外,分析人士还担心,由于此项保险的税款预计不会超过存款的0.05%,将会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积累到估计足以覆盖哪怕只是一家小型银行存款所需要的上万亿元资金。: Y D( V( W2 H
& m N( g- j6 ]( K& o: i 那么,为什么现在出台这套制度呢?7 w+ v5 m0 n4 }8 h# Y M# u" x
6 }: K2 ~+ ?% y 存款保险制度早就应该在中国推行了,那么为什么中国央行现在才行动起来呢?一种纯属推测但是却逻辑合理的看法是,决策者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像1990年代末那样对整个银行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再造”。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且确保拥有足够的保险基金)最好是早早就在需要用到它之前就建立起来,而现在中国正需要这种制度。
$ S& d5 f4 P& \3 Y8 b% Z3 z$ R9 W" O( ~% m* `9 q
中国银行业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必定会动摇消费者信心,而确保消费者以存款得到保险的方式拥有一个安全保障,将防止中国发生一场旧式的金融崩溃(但愿如此)。% o5 E2 D2 Z4 n9 @
; u4 W3 C2 T/ H7 W 因此,这个进展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只会有利,而且对于银行而言也可能如此——不过这得从长远来看。中小型银行,或者那些被认为风险过高的银行,也可能会从中受益,因为这些银行能够让储户放心,他们的存款是受到保护的,无论这些银行其他方面的业务发生什么状况。
/ h4 d9 ?; Y; I! ^7 ~1 |- g
. N* Y/ z; R( P3 W: R0 x 提供存款保险是否可以抑制影子银行的膨胀并且有助于改善银行系统呢?这点仍有待观察,但这似乎是有可能的。中国的投资者可能会在风险调整后收益方面得到知识升级,重新引入‘风险资本’的概念。如果某些以保证年收益率达到15%为卖点的理财产品结果证明实际收益率为-100%(即彻底崩盘),那么3%的无风险年收益率可能看起来更好一些。
% r" i0 e8 x+ K
! R9 c! t; T& g 像往常一样,细节决定成败。而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细节预计将在2015年的某个时候推出5 V4 H; m5 c% {1 @' A
3 m5 `0 N$ J6 f: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