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福布斯》 根据美国杂志《福布斯》最新的全球富翁排行榜。多伦多的David Thomson家族以252亿美元净资产名列全球第21位,继续位列加拿大首富;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副主席蔡崇信(Joseph Tsai)身家69亿美元,排名从去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3位,全球排名第199位。$ q7 N. n _/ L
1 }, U K1 K1 R9 {, |+ L& O1 N; R
+ n' ^$ Z0 N% b) J0 t 蔡崇信(Joseph Tsai)身世详细介绍——马云最感谢的人
# v4 T) o/ t3 \; l; R
+ `* z, C( p; o0 `/ E; B 根据福布斯的介绍,今年51岁的蔡崇信虽然目前居住在香港,但却是加拿大籍人士。
( B& r5 R1 r6 h1 H1 E1 }
g) f d" h' k8 p9 V" e0 ~* { 这位低调的台湾男人,是马云最重要的合伙人。没有他,阿里巴巴恐怕撑不过电子商务泡沫;没有他,阿里巴巴就拿不到软银资金、吃不下雅虎中国。他让台湾中信辜家和富邦蔡家愿意掏钱投资,马云说:我最感谢的人是他!9 J9 J% P( r& L- {' i- ~+ s
8 t: O% x" }, X2 I' Y8 }/ W
出身台湾名门父子道路迥异
" z6 O% y5 r7 q" a$ f( V/ _2 A7 J, b% K$ O: J1 E
蔡崇信英文名Joseph,朋友都叫他“Joe蔡”。他中等身材,外表斯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难得公开露面,就算出席正式场合也时常站在马云后面,镁光灯多半不会注意到他,这也是低调的他最希望的结果。/ {0 K% X6 d1 q$ e
8 r9 y$ L& z) ^- W
但无论他再低调,以阿里巴巴如今对中国甚至全世界消费市场的影响力,蔡崇信都是外界难以忽视的重要人物。2 @3 X6 J8 O! I
3 `) x* |8 O2 k: ^4 b& y' u 蔡崇信出身台湾法律世家。他的父亲蔡中曾、祖父蔡六乘,是以国际法律事务见长的“常在法律事务所”创办人,祖父曾为杜月笙做法律咨询,父亲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他不仅承接法律业务,大型投资案、财务规划等也都是主要业务。蔡崇信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法律、财务等事务的处理能力,13岁就赴美留学,同样拿到耶鲁法学博士学位。; b* J: Y ?* @7 O
2 M. c9 ]' V% \5 A0 K% R+ S 但接下来人生的路,父子俩就完全不一样了。“蔡爸爸”个性开朗活跃,还是桥牌好手,很多新事物一学就上手,把律师楼经营得有声有色。
% ?/ C( P, m+ y9 g: C+ m& G2 }/ j+ \* [4 g. c/ Q
蔡崇信则和父亲的个性大不相同,他谨慎严谨,不多话,但事情一旦决定,绝对是破釜沉舟使命必达——这从他后来辞职去阿里巴巴领500元月薪就可以看出。5 r$ x5 K& {4 ?1 L: }
& ~6 F) S3 V: k8 K
从耶鲁毕业后,蔡崇信先后涉足税务法律业务、收购投资管理公司,1995年进入瑞典工业控股公司InvesterAB工作,负责亚洲私募基金投资业务。, f7 n/ u1 x7 P8 }+ J1 T
3 N4 V+ a2 m9 Z5 X4 [" I
深为马云打动甘拿五百月薪7 m3 B0 O3 W- }3 e L! R4 O3 ^6 G8 y% B
( L3 R" i; g ]( A# E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一度得到《福布斯》《新闻周刊》等国际权威媒体的报道。当年5月,蔡崇信从香港飞到杭州,代表公司到中国内地(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寻找投资项目。很自然的,他见到了马云。
, ~9 ]' c4 a% i" z% e" e% U
; l4 ?) R! ~. |2 ^9 b4 p2 C! o 那次,马云主要向蔡崇信谈了自己“芝麻开门”的梦想,谈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要做80年企业的远大理想。之后,蔡崇信参观阿里巴巴公司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里头黑压压坐着20多个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疯子”在那里喊叫着、欢笑着,仿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5 C, q/ D4 [' u. I8 r: X
$ [ z8 Z0 g5 A( i+ e' M
几次接触下来,蔡崇信“爱”上了阿里巴巴。“(马云)这家伙有能力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个伟大的领袖,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我要要不也加入这个冒险之旅的团队呢?”
- r' e$ t V6 b9 X7 \) D, d J; n6 y( K# R/ _) w! Q2 q2 }
35岁的他向马云毛遂自荐愿意辞职跟随,而且还带着太太同行,以示决心。
$ h- K. a- u( s W0 i l: D$ g( h7 q% V4 ]5 E
当时的阿里巴巴前途茫茫,马云只付得起人民币500元月薪,哪请得起“年薪300万港币”的蔡崇信?就连一向开朗民主、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蔡中曾也摇头。但蔡崇信心意已决。他脱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8 \! e3 y& g: P& W$ F1 |* b9 K
Z/ G, g' }+ H/ J4 O9 q 在杭州湿热的夏夜里,蔡崇信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向员工们讲述何为“股份”、“股东权益”,接着又帮“十八罗汉”拟出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合同,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如果没有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8 w3 r$ w, |7 `& ]7 N5 K
: f9 w6 X1 N4 }. {. O
历经三次筹资成就阿里奇迹
( I5 J( [, @ t8 {! g; P
0 e/ f2 H Z; s 紧接而来的最大难关就是“钱”。
9 y5 u; r! ?$ w
! v% W$ z7 y/ R# z9 L" _ 在蔡崇信的操盘下,阿里巴巴一共经历了3次重要增资。
?; L0 k1 a6 M' ~7 ~. F5 q9 [+ O) t1 C/ f
第一次是2000年,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次。
- q- d' y0 U ?8 A4 c% X) o
8 A6 G8 F/ t: ~0 E' O6 O, X 当时,蔡马二人前往日本软银在东京的办公室与孙正义谈判。投资银行出身的蔡崇信,深谙谈判出价之道,即使两人明知当时的阿里巴巴体质羸弱,根本没有多少谈判筹码,但一坐上谈判桌,马云即发挥独有的个人魅力,大谈阿里巴巴美丽前景,一旁的蔡崇信虽然不多话,却在关键时刻,对孙正义前两次的出价勇敢说 “不”。( U- ~% ]8 ^8 k# s1 ~ b9 G
$ m7 l9 W: k- L- } 最后两人“完美搭配”,让孙正义点头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也凭此躲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灭顶之灾。8 c2 _( m% \0 c4 P8 f+ x
. P2 h. T/ H2 m0 c% {* O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阿里巴巴筹资8200万美元,并合并雅虎中国,这两次重要的翻身,不仅让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资源建构淘宝网,也因合并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 ]/ y# M/ Y. d% B
1 P: a' y3 D- Y+ J7 n: s" {9 S 其中,蔡崇信2004年四处奔走找钱,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台湾。经他牵线,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好几家台湾企业家族,都私人掏钱参与增资。( |+ U7 O& R( u. U+ r) e+ l* s e
I+ g2 I* r8 }# D m6 N3 } 一动一静最佳拍档* H5 s) T; @8 e8 ]
" r) P. v" p+ [, I- m
一位投资银行人士分析,一路走来,蔡崇信操盘的最大难度,就是以马云为首的经营团队“根本没有钱”,这群人手中唯一有的就是“看对市场,卡对位置”。蔡崇信的操盘难就难在如何引进资金,又不能经营权旁落,还能一步步把阿里巴巴推上电商巅峰。这其中,马云和蔡崇信天衣无缝的搭配,是制胜关键。难怪马云要说,这辈子他要感谢四个人,前二位是让阿里巴巴引进资金和资源的孙正义和杨致远,一位是他一直崇拜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最后一位,就是蔡崇信。& c' _1 r& \0 a
+ a. c0 X/ }6 _0 m: f
蔡崇信和马云都是1964年出生,除此之外,两人从家世、学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是南辕北辙。马云开朗活跃,擅长演讲,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蔡崇信安静低调不多言,人很随和。两人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却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庞大帝国的最佳拍档。
7 G$ S7 `9 H. p& X g; i! g# \' M1 U# Q: i. k
不过,多位了解阿里巴巴股权结构的人士直指,马云的持股其实是一个“stockpool”(股权集中处),因为当时包括马云在内,总共有“十八罗汉” 一起创办阿里巴巴,据闻这些创始人的持股,现在都挂在“马云”底下,才有7.43%之多;但如果要论真正的个人持股,“蔡崇信的持股应该超过马云!”, i0 ?% N, r& I1 d
4 I8 j0 `) ~; @5 B 态度坦诚彼此分享$ _( i9 d' ~1 ^/ Q, l: D! Q8 W
M) W% M; Z0 U* H9 v2 h$ \: c5 J T5 c j
Q:现在你与马云如何一起工作?
) ^9 G4 q9 H. s; P; L
6 ?; X$ R" x, N$ [; k. j+ _ h A:马云在杭州工作,而我在香港。我们从未在一个地方一起工作过,但我们每天都会通电话。这些年来,我觉得真正行之有效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彼此分享的坦诚态度。我可以批评他,他可以批评我,当然我们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这点至关重要。我记得有时当我需要与他在电话中据理力争时,争吵的激烈程度达到挂他电话的地步。他对我也是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么做是出于保护公司的利益。/ L0 m7 [1 G8 P5 g; M. P: Q
' Z( V! R: X( N2 V6 \ 之所以我与马云合作得很好,是因为对于任何东西而言马云都没有据为己有的感觉。换言之,他很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他说道:“嘿,这个我不在行。”很多强势企业家——我肯定马云作为企业家也是强势的那种——都会说,“我擅长一切。行销,我在行。编码?我也擅长。”
& o- U- O3 J! q# ]% A+ {* `9 T: M
3 I% s: t4 n5 o. s/ H( w4 Y+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