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多维新闻 中国人大常委会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以立法形式正式规定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可以发现,新公布的誓词共70字,比此前65字的草案,多了5个字;删除了“中国特色”字样;在措辞上以“忠于”代替“拥护”;另有语序上稍许变动。, }" g! ~2 v1 Z5 k
根据该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中国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就职时应当向宪法宣誓。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中国此举被视为“与国际接轨”。2 F5 `( S* _5 I1 I
" l/ [4 ]: y- ^( a, j- v) Q: d 新誓词全文70字,较之前公布的草案内容多5字。新版本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 _. O8 d7 i5 k; V; l2 p C! Y% c6 t' S. i
此前的草案提出的65个字誓词为,“我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宪法职责,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自觉接受监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 m) v7 D- T" }" a: V, n8 ?" D5 r2 D. z/ e
可以看出,新誓词把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放置于同一高度;以“忠于”代替“拥护”,词意更重,也意味对将宪法提升至更崇要的位置。相反,新誓词并没有提到“忠于党”一说。以往这种宣誓性的形式,“忠于党”从来是摆在第一位的,分析称,这就是一种进步。/ y7 U, n0 U$ F( _3 e% w! Q
1 u" J; V n, k' i2 @" ^5 p
十八大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宪法实施60周年大会,一度因为推崇依宪治国引起不少“宪政”争论。而在去年的四中全会上,中共更是少见地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对饱受争议的政法系统践踏法治“拨乱反正”,“依宪治国”这个词语在中国政治生态中逐步脱敏。" b+ |& D& ^6 I/ G" ~8 ~
. e: b- w0 k8 N+ B. n0 s5 m3 G$ m3 X; W6 i- d
西安市民观看宪法日的依法治国宣传展板& R) W4 ^/ A! ?4 ~6 K. G
/ `# \ Y. [" V) ], \
决定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7 \" B/ [- {6 [+ x/ D
& h* E7 F1 s' B$ G' P1 w/ v: p
根据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组织。( O! ]' i0 E' o" W( |$ p& I
1 K2 I+ _' K( h# g t
决定指出,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
0 f+ o! b/ P% O
1 b$ I8 A! N M4 z; x K N 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9 j% d+ B6 z1 ]# C; w( N! V
0 o% R! q& n `! Q( u% D$ E2 V 据悉,在现代民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据统计,在193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明确作出相关规定的有177个。中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将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与世界主流政治文明接轨。
. |- ~) Z+ q K0 ?$ [+ T, W& y
另外,令人惊讶的是,新版内容还删去“中国特色”的字样,仅强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外界判断,此四字之差凸显中共试图淡化其本土特色,甚至有意将其提升为一种比肩西方民主政治传统的模式。6 V. {8 e- I, C2 F
+ w' w/ M: `" V, r- [4 V- F0 j$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