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世纪大重组”之后,香港首富李嘉诚仍未停止对旗下资产的腾挪。9月8日,李嘉诚手上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与电能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前者拟以116亿美元的换股形式合并电能实业,以寻求公共事业业务的进一步扩张。7 W% R( u7 B" a1 I0 h ^
2 q% L7 Z/ s3 R0 `# ]+ U. U) I# C; {. M" p8 V
在完成了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世纪大重组”之后,香港首富李嘉诚仍未停止对旗下资产的腾挪。9月8日,李嘉诚手上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与电能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前者拟以116亿美元的换股形式合并电能实业,以寻求公共事业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 }4 a. T6 q, r7 u- [" N& b2 v' S8 C) }) m
3 T. U1 S8 E G* Y/ Z 作为目前李嘉诚商业帝国中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长和系公司,电能实业并入长江基建后将会退市,这意味着庞大的李氏长和系企业注册地将全部迁离中国。对于过去两年一直在香港和内地两地进行资产拆分和出售的李嘉诚而言,逃离香港和内地或将成为既定的事实。
# v. o8 t3 s' J$ T7 l% F9 E* @$ b! l. z g+ l* C
* Q- V- f# @$ y$ D4 \$ U# A
长江基建合并电能3 z9 h8 e7 Z0 g) t9 ^# F, m
/ c& a, U5 o( Y6 y$ J7 |9 r" m/ k! d+ U
根据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的联合公告,长江基建拟以换股的方式合并电能实业,具体合并方案是:要约人向计划股东提出有条件股份交换邀约,除了长江基建目前已持有电能实业约38.87%的股份外,剩下的每股电能实业股份按照每股换1.04股长江基建股份的方式进行换股,换股比率由长建与电能截至9月 4日的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而定,无任何溢价或折让。同时,长江基建将派发每股5港元的特别股息。
& ~- j- {9 s5 t8 P& t* P( q+ d! [/ B8 X7 e, I
, E! H: l+ w" s5 K 合并计划预计将在2016年初或之前完成。计划完成后,电能实业将退市,长江基建则在合并之后继续维持上市地位,长和作为长江基建的控股股东地位不变,但持股比例由目前75.67%降至49.19%。通过换股合并,长江基建的公众持股量上升,流通性也大大提升。$ o/ g4 V9 }; ]( r) m5 L. Y
8 T6 ]/ x: B& {
/ X( }. u% A6 d4 v3 \& R
长江基建作为长和系旗下主营基建业务的上市平台,是目前香港最大的上市基建公司,其业务范畴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处理基建、废物管理及基建有关业务。1996年,长江基建实现上市后加快了海外业务投资,目前其业务已经遍及中国香港和内地、澳洲、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及菲律宾等地。
( h. H. b6 f/ {! ^5 R; t/ ^" ^# G9 B; S2 ]6 J
) g' a2 J: Y8 F+ C
而电能实业则是长和系旗下的能源投资平台,投资项目包括发电及输配电、可再生能源及配气业务,从2011年开始,电能实业大力拓展香港以外的海外业务,目前其业务遍布英国、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及泰国等地。! [5 ? g% p/ _3 Q/ B' N6 s
! V% I4 A) N2 `% |5 g9 W( T
8 g9 o3 s% L* y3 E4 a. _+ O 在9月8日晚间举行的传媒发布会上,李嘉诚长子、长江基建董事局主席李泽钜表示,之所以选择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合并,是因为合并完成对于公司市值、信贷能力都有所利好,有利于今后收购大规模资产。“长建的海外业务经验较多,所涉及的范畴亦较阔,而基建业务亦属资本密集的发展模式,合并对集团于基建行业发展有更大优势。”李泽钜称。
' T6 J+ E3 H* h! t2 d a% C. u2 z/ ^' w. s; B3 m( P
3 P Y+ I: I x' Y4 m 针对这次重组,摩根大通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合并对于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股东都是双赢局面,不仅可以帮助电能更有效地使用现金,长江基建也可通过两家公司坐拥750亿元现金用作未来并购。
& D- ~! Y+ q F5 {) Q1 V3 k9 D* r; p' }& W: Q! p
' b$ o# F2 k; r: L “合并后长和实业持有长江基建的股份会被稀释至49%,长江基建由此成为长和实业的联营公司,前者的负债将不会合并到长和实业的负债表中,这可以降低长和实业的负债比率,帮助长和实业提高信用评级,令长和作收购时更有弹性”,瑞信一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由于近年长江基建扩张步伐较快,负债表较为紧张,两公司合并,也可壮大长江基建的资产负债表,令其投资领域更有弹性。; P# ~0 q6 x4 ~
( y$ |5 F6 M- K5 N
1 u* L. z j) \; t0 e& G# @, W 值得注意是,电能实业是长和系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也是香港蓝筹股之一,若成功并入长江基建并退市,长和系旗下合共10家上市公司的注册地都将在海外,李嘉诚最终完成了旗下公司注册地的全部外迁。
$ z" Z: Q7 e3 C& m6 U" w$ v% }! u$ {& ~( P# _
; z; c6 b( t( ^0 B! h J
这不得不再次引发外界关于“李嘉诚撤资香港”的猜测。对此,李泽钜在发布会上再次回应称绝无此事,“长建有85%业务位于海外,电能也有大量海外业务,属于国际公司,在海外注册十分合理,今次合并与撤资和政治因素无关。”' C+ p/ v0 O5 d: y( t a5 S: |5 G: R
1 K( T% w2 |3 u0 {! n( `1 N) Y8 A
" m5 @! D2 {- _) b6 R; g3 j
再次看淡地产前景?! y/ R4 T, J4 Z( X$ X9 B
1 l9 d/ V: t# L- g! S& ~5 Y
# r% M1 D: U/ m5 d3 P; n
尽管李氏父子已经在多个场合否认撤资传闻,但在此次重组合并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长和系抛售香港和内地两地项目、重金收购欧洲地区资产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仅2013年,长和系就多次出售位于广州、上海和南京的核心地段资产,在香港则对零售物业进行重组,以44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了旗下屈臣氏近四分之一的股权。
5 j; f2 b: G1 s6 M8 A" l3 E5 C- `* i# d
. u( ]0 _4 A% }$ o( [
相比之下,在欧洲地区,长和系则不惜重金收购电信和能源资产,保守估计,过去两年长和系在欧洲地区的投资金额已经超过200亿美元,这样的交易规模甚至超过李嘉诚此前10年在欧洲进行的所有收购交易之和。6 I2 x _8 \7 N+ O$ n
3 g- s% m2 t/ D: c& ^
2 _6 g$ g# @/ T4 k+ w+ i
“此次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重组,更是反映了长和系继续进军海外,进行多元化全球布局的考量”,有香港券商人士认为,与欧洲的资产价格相比,香港与内地投资回报价值不断走低是李氏家族不断修正投资坐标的重要原因。: d) e; c2 @ n: E
) M8 K# v% P/ E: B* D/ Q P" ?
' [$ ^/ T# w6 m 这或可以从长和系地产业务的业绩表现中看出端倪。8月25日,“世纪大重组”后的长实地产(01113.HK)公布的首份中期财务报告显示,期内来自物业发展的营业额按年上涨25.9%至157.65亿港元,但收益贡献按年倒退18.3%至38.16亿港元,当中,来自香港物业销售的收益贡献按年跌28.7%至27.15亿港元,来自内地物业销售的收益贡献按年上升22.1%至10.59亿港元。
8 p0 k0 Q5 e1 p9 W+ ?! |7 X/ g! J6 T( k3 j
, V* f$ ^; B8 \5 a4 U 在瑞银分析师看来,长实地产中期投资物业重估前盈利55.36亿元已经低于去年同期,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发展物业盈利较预期低。报告期内长实地产旗下中国发展物业利润率只有19.9%,相比去年同期跌了6.6个百分点,据此,瑞信已将长实地产2015至2017年的盈利预测降低了3个百分点。
6 a$ o9 X: A. o8 I2 X ^& e% _0 }/ {2 ^9 n! Z+ Q
! m- j9 h9 z+ E1 I5 F 截至今年6月底,长实地产拥有的土地储备已经不足1500万平方米,其中在香港地区仅拥有约70万平方米,于内地有1380万平方米,海外还有大约4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尽管李氏父子一直坚称看好香港和内地两地的经济前景,但事实上,从2013年至今,长和系在香港以及内地的土地市场表现却一直沉寂。: R( |2 d5 K, Q! h' M2 S" I+ |7 |4 m
1 d2 J# X5 O. s& c3 R* y: B4 ~* d8 U) I! X' h4 n) Y) I* D8 {; h/ V/ T* Z
“目前长实地产已经有一定的土储压力,尤其在香港地区,其土储已经明显不足,现时其手上还有460亿元的现金,但只见其参与投标却未有中标”,上述香港券商人士认为,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长实对于地产前景看淡。
/ S" J$ }& d. w2 F: B. P. j" e. p5 d5 b
w7 M7 ]( w2 I B0 y# n0 ` 事实上,在持续抛售香港和内地两地的多项地产资产后,长和系似乎仍未停手。今年8月份的最新消息是,长实地产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的在建综合体世纪汇正在寻求转手,项目最高报价达200亿元人民币。0 E9 @; h/ v) I P r4 r
5 y: v4 [* A- ]+ P- K d
: j9 c+ P: }" \1 i4 C+ v: i# W% M6 v 上述物业是长实地产在上海陆家嘴地区最后的自留商用物业。11年前,长和系购入该项目地块时,其楼面地价仅1.2万元/平方米,而按照上述出售价格估算,其单价已经超过了7万元/平方米。
% k) G9 _2 H6 c9 C! a% Y/ _. O' B9 T' i9 \ {; F
3 v2 H3 @' }4 f$ b* x- G5 T 虽然对该传闻长和系一直未能正面回应,但地产圈内人士普遍认为,参考过去两年长和系的操作手法,若能获得合适的报价,长和系出售该物业的可能性极大。4 ]+ F$ S/ O( V3 _/ g+ Z4 W. X
3 \* u" w6 c6 \% ^9 i/ W
5 s8 ^5 T. t$ M' H& w3 T
“如果没有不可预见的重大不利发展,预料下半年内地和香港两地物业市场将维持稳定,但楼市长期还将由政府政策主导”,在今年的8月26日的长和系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已经年逾87岁的李嘉诚说道,面对屡受行政手段调控的内地楼市经济前景,或许李嘉诚已经用实际行动在投票了# @# C5 Z& G5 o. p0 o) S
$ o3 q( N8 z' a9 A9 n%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