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安省政府在新财政年度预算案中,提出了“基本收入”(Basic Income)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每月给所有省民寄去一定数额的支票,无论你有无工作、收入多少。相反,现行的另一些福利将被取消,以填补这部分的巨大开支,降低福利制度的实行成本。& G' _4 f8 T) W& b' R. L
+ ^ f: B" O. D! S3 q4 o) B
目前,不少政客已向联邦政府提议,希望将这一福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w$ z/ D7 H, [
g5 ~) x$ Q; p
7 Q' L& A, D4 y4 V$ R* E$ u+ I
' E% ~8 L3 r: {# u- ^1 U8 y7 Y5 S“发 钱”看似简单,但怎么发,已经是加拿大政府讨论了很长时间的议题。总体来说,“基本收入”有两种办法比较可行,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大家所理解的“无条件基本 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UBI),另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这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尽管他们的实行方式和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 k+ K5 j6 w7 y( j/ H% Z0 P9 N) r3 \* _6 V' h2 _
% s! V- ~% \& Q5 `1 Y9 E无条件基本收入 VS. 负所得税' S0 q5 ?+ D c( Y0 C/ q
' k2 m" H) |0 w ^" w. b5 \
在“无条件基本收入”体系下,每一位成年人将每月从政府处获得一定数额的支票,无论他/她有无工作、收入多少。这种方法的支持率很高,但质疑声也不小。反对者认为,人人都有钱,那么亿万富翁也有咯,高收入者相当于拿这部分钱抵消了收入税,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觉得有失公平。
! R) W6 J8 g: [* y
6 [" t# G( b3 d w而“负所得税”的概念,西方国家已经提出很多年。它的做法是,划一道最低收入的分割线,收入低于这条线的国民可以享受“负所得税”,不仅不用缴税,反而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笔钱;挣得越少,拿的钱就越多。) v" n' t& y& f4 ]6 L. u) N
& p& X1 s5 G6 }% Z8 |, l! \
它的好处就是,成本不像“无条件基本收入”那么高昂,但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低效”。比如,有人失业了,收入跌到了标准线以下,但是在来年的报税季到来之前,他/她是没法从政府处得到任何帮助的。' x) W8 O- j7 J* }2 _ ]2 v c+ `
% A+ D1 a8 r' o* J4 n学者: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f; Q7 b2 z3 ?7 X: Q* y6 @
" ]- r+ `# [' d0 ^: e& O) [2 W" G
安省政府在预算案中正式提出“基本收入”之后,学者们讨论最多的是“最低收入标准”——与“负所得税”不同的是,收入低于标准的省民将直接从政府处获得支票,以帮助他们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
5 B! I+ q$ W# t3 i) P4 h; M$ H0 I
6 e& i6 }) n1 H5 d
0 z. |! c% c" G0 D, [& R$ i2 d0 |: O/ n
无论以哪种方式来实行,“基本收入”所带来的变革都是不容小觑的。
3 j' l+ X& m$ C, N. @& v1 r' v3 x2 P& b! T' M( G
不 少专家对加拿大现行的福利制度一直颇有微辞,他们认为这些福利并没有带领人们走出贫困,反而将他们牢牢绑在贫困线上。比如,很多人不愿意接手低收入的工 作,因为那意味着失去很多福利,得不偿失,还不如做个无业游民更容易填饱肚子。而“基本收入”的概念则可以在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还鼓励就业——有了温饱的 保证,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去寻找工作赚取更多钱,就算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至于立刻落入贫困( a6 u- G* ]; A' v
M! o/ y0 w, s4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