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擅长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作业。长江实业董事局主席李嘉诚私人持股约36%。! B+ b) [4 ?! S8 w, X# a. M
0 T0 R7 d8 ^4 r2 _" ]/ K7 G
2006年6月间,赫斯基能源在中国南海发现大型气田,据合同,中海油拥有其中51%的权益。2 \/ Q! {1 A! }
( c- ^. n& h% R: Y: |
李嘉诚曾表示,当初投资赫斯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个人对加拿大有特别的个人感情,二是他本人与赫斯基原总裁私交甚笃,相信他的指引。
E$ Q0 j" i r% h) h5 N ]# X3 ?! q4 q, g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嘉诚开始大规模海外投资。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嘉诚透过家族公司以及和黄,斥资32亿港元收购赫斯基石油公司(Husky Oil Ltd.)52%股权,其中,和黄与嘉宏国际合组的联营公司Union Faith购入43%股权,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购入9%股权。此外,李嘉诚拥有9%股权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购入赫斯基5%股权。
0 I" e( L; w; O5 Z. G9 b/ ^5 b5 B+ ]7 ^: r
其时,在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油价陷入低潮,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却在这时看好石油工业,做出他当时最大的一笔跨国投资。
3 M4 l1 n! _7 c1 [. ]8 q; S' ^9 t# K1 U3 V, w: w/ ~2 \+ S& o4 P8 L) _' l
根据当时加拿大的商务法则,外国人不能购买“财政状况健全”的能源公司。彼时,赫斯基能源拥有5000余口石油及天然气生产井的开采权,其中约40%由本公司开采,此外还持有重油精炼厂26.67%股权以及343间汽油站。除油价低迷因素带来资金周转困难外,并无出现债务危机。
4 t1 c" p0 ^4 J& z$ F" k% A- _+ A
& ? }3 y# o" o, d" W 李嘉诚家族凭借长子李泽钜于1983年已加入加拿大国籍,避过了针对外国人的投资限制。而原来的大股东、加拿大化学制品及气体运输集团Nova Corp.拥有余下的43%股权。- u4 h3 Z" f# z( k' R
4 N: Z) h) S$ W
“80年代时中东国家和美国有分歧,石油供应紧张。那时(我)就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就趁赫斯基亏损的时候把它买过来。”李嘉诚在多年后面有得意之色地回忆说。
3 q: c z: k1 N# }, s" x) w; K2 H
& `; e( A W4 m' i1 e# U8 g 今天,这一交易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4 i" D% D N$ P3 R
+ s; y2 o" v/ q+ T 李嘉诚收购赫斯基能源后,展开一系列急速扩张,趁低价购入更多的石油储存,以及多钻取石油以减低负债。1988年6月,李嘉诚斥资3.75亿加元,全面收购加拿大另一家石油公司Canterra Energy Ltd.,使赫斯基能源的资产值从原来的20亿加元扩大一倍。1991年10月,赫斯基能源的另一名大股东Nova集团以低价将所持的43%股权出售,李嘉诚家族斥资17.2亿港元取得了赫斯基能源的绝对控制权。
# ] I+ }2 y3 q% E' s' `% W" X* l% C3 }( C% j
经过多年开源节流和技术改造,李嘉诚把赫斯基由一家亏损企业变成了利润驱动器。同时,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他成了加拿大的投资英雄。加拿大的商务官员和商人为了便于与李嘉诚接触,把办公室也搬进了唐人街。2000年8月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上市,当时的报道说,李嘉诚为此获利65亿港元6 m) |5 O2 r; _
/ @2 B* y: f+ a7 K9 h" f0 Z/ D3 h! l |